在“高价彩礼”热火的今天,还有父母不要彩礼,无疑是一股清流。

从传统、家庭现实的角度来看,女儿出嫁了,索要一些彩礼,能够置办很多的嫁妆,为娘家人争光了;若是儿子去做上门女婿,得到了女方家庭的彩礼,也算是一种安慰。

也有一些父母,把彩礼的钱,存起来,用来养老。他们很担心,儿女结婚了,以后不会管自己了。尤其是远嫁的情况下,父母真的有后顾之忧。

是什么原因,让父母和时代潮流“背道而驰”?

深度观察和分析后,就会发现,父母的做法,和以下几种心态关系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两头亲”的心态:儿女结婚后,需要顾着双方的父母。

这些年,很多地方出现了“两头婚”。

具体的做法,就是子女结婚,把嫁娶的概念模糊了。男方不要出很多彩礼,女方不要离开原生家庭。

年轻的夫妻,要管两头的父母,不能偏重于哪一家。

追根溯源,两头婚在很多年之前,就有了,只是没有单独列出来,进行推广。

江浙有“两头管”,苏州有“并家”,福建有“半招娶”,岳阳称为“两头住”,广西有“两头扯”......

我们口口声声说:“男女平等。”

可是,儿女结婚了,孙子跟着女方姓,恐怕很多爷爷奶奶不答应;若是儿子结婚后,长期住在女方家庭,爷爷奶奶会很没有面子。

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希望儿媳帮自己养老,却抵制儿媳带着自己的父母一起住。

两头亲,体现的就是平等,也展示了父母的格局。

人都会变老,都需要儿女来关照。若是儿女婚后,把两方的父母都能一视同仁,老人的余生,才会更加安宁。

02

“靠自己”的心态:不把儿女的婚配,当成摇钱树。

父母的余生,摆着“靠自己”的态度,就会准备好退休金、存款,还有房子等。

思想上不依赖儿女,那么儿女结婚的时候,对方家庭是否给彩礼,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从经济上来说,年轻人结婚后,双方的父母都能退休,那就意味着孝顺的事情,压力不大。还有可能,双方的父母,都会把节省下来的钱,掏出来,帮助年轻人创业致富。

秦朝末年,有一个叫陈平的人,家庭非常穷困。

在哥哥的帮助下,他读了很多书,结交了很多读书的朋友。

到了娶妻的年纪,当地的姑娘,都瞧不起他。毕竟,嫌贫爱富,是人的本性。

有个叫张负的富人,其孙女的丈夫过世了,回到了娘家。

张负把孙女许配给陈平,并且送给陈平很多钱,用来置办婚礼。

后来,陈平成了西汉的开国功臣。

当我们佩服张负的远见时,是否该想一想自己对婚姻的态度呢?

每一代人,都靠自己,并且上一代帮助下一代人,这样的大家庭,就没有不兴旺的。

03

“视如己出”的心态:早早把女婿、儿媳,当成了自家人。

网上看过一条信息。

山东东营,有一对恋人,男方是乡下人,相对贫困;女方是城里人,相对富有。

若是一般的父母,会认为女方在做扶贫的事情,不可取。

但是这对恋人,却得到了女方父母的支持。岳母买了车,开到农村,交给女婿。

俗话说:“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儿女找了对象,那么对象就是自己家的成员,凭什么要把他当成外人呢?

舍去了排外的心理,我们会发现,儿媳、女婿,都能很好地相处了。当小两口吵架的时候,也能说公道话,不会有护短的行为。

最可怕的是,有的父母,在儿女结婚之后,还是把儿媳和女婿,当成外人,随时防备儿女离婚。摆出一种瞧不起的姿态。

把我们的爱,分成两半,一半给儿子和女儿,一半给女婿和儿媳,“你我”的差别小了,钱在谁家,都是在“大家”。

04

“尊重晚辈”的心态:顺着儿女的建议,舍去了传统的陋习。

有的年轻人,找了对象之后,就选择了创业。

自己没有钱,就贷款,或者到处找亲戚朋友借钱。

在这样的前提下,父母还索要很多的彩礼,显然是不近人情了。甚至会导致儿女露出仇恨的目光。

聪明的父母,一定是儿女婚姻的“助推器”。

多和年轻人沟通,看看他们结婚后,如何工作,要不要买房子,承担房贷。从长远考虑,如何融洽一家人的关系。

儿女对婚姻有什么要求和困难,父母要多理解。至于彩礼,不过是给婚姻“锦上添花”罢了。

没有彩礼,父母还能给儿女一笔钱,那就是“雪中送炭”,应该比锦上添花,更触动人心。

尤其是高价彩礼,在儿女负债累累的时候冒出来,就是雪上加霜了,一定要慎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5

作家村上春树说过:“当我们学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放弃’时,我们将拥有‘成长’这笔巨大的财富。”

父母的一生,都是在陪伴子女成长。父母本身,也要成长起来,不要在封建陋习里,不能自拔。

积极往后看,父母放弃了彩礼,就是帮助了子女,改善了家庭关系。

当父母很老的时候,女婿、儿媳还记得结婚时的恩情,孝顺也就顺理成章了。若是他们不孝顺,也许是索要彩礼的时候,埋下了祸根。

任何时代,施比受更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