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绍书院碑记”,作者——清末江西学政、镇海中学创办人、进士盛炳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谈及陶瓷之美,江西无疑是最为璀璨的一颗星,特别是浮梁县的景德镇,更是名扬四海。景德镇一地的瓷器供天下人用,景德镇的繁荣也吸引了四面八方的商人,他们汇聚于此,带来了各地的文化与习俗。这其中,以浙江宁波、绍兴的商人最为活跃。他们或因家族传承,或因个人志向,纷纷来到这里,投身于陶瓷贸易,成为了景德镇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宁波与绍兴,是两个地理位置相近的城市,其人民之间的情谊也格外深厚。在浙江的时候是感受不到的,这就好比我夫人,在宁波镇海老家时,足不出户,乡里乡亲都疏远。可真离开了家乡,又觉得家乡人更亲了。宁波和绍兴,他们有共同的文化背景、相似的语言与习俗,使得在异乡也能迅速建立起紧密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正是宁绍会馆得以建立的基础。

宁绍会馆几经易址,究竟什么时候才有,这无法考证,不过多已废弃。据说,乾隆和嘉庆年间,设在般若寺庵东偏,当时还置有田地。到了道光、咸丰时期,以胡绮南为首的宁波商人提议,宁波和绍兴合建会馆,正当钱财都筹备好的时候,太平天国运动席卷全国,不得不搁置。同治初年,打算用陈家岭栈房屋改建宁绍会馆,可是因场地太小,大家想弄一个大点的场地建设。

此时,宁波李耐三为继承祖先基业,慷慨解囊,在其他乡友帮衬下,在光绪五年购置了孝子胡同这块地,精心谋划,经五年建设竣工。房屋既美观又坚固,共有十余间,宴会、议事、厨房、浴室等设施一应俱全。中间设立武帝神位,恭敬祭祀。此次工程,宁波人张永祥不仅出资,还亲自筹划,不辞辛劳;严君、芝泉等人士,无论是在辅助之责上,还是提议上,都展现出了他们的团结协作精神,宁波人和绍兴人共同完成了宁绍书院建设,他们的功绩不容忽视,我对此深感敬佩。

昔日粤贼肆虐,战火蔓延至东南各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和灾难。景德镇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也未能幸免于难。在咸丰五年,粤贼进犯景德镇,罗、毕等公卿大夫们竭尽全力进行攻剿,但未能一举将贼军歼灭。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战,直到咸丰九年,曾忠襄公才以三次大战的胜利,将贼军彻底赶出了景德镇。然而,贼军的进犯并未就此结束,咸丰十一年,他们又多次进犯景德镇,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更为深重的灾难。

但幸运的是,左文襄公也亲自挂帅出征,再次叁战叁捷,将贼军彻底击败,使得景德镇终于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繁荣。

被贼寇蹂躏的那五六年,给百姓带来的惨痛无以言表。现百废待兴,商民们重新开始做生意,一切都在逐渐复苏。

想要询问过去的战争痕迹,几乎已无人能够复述,庆幸大家能在此相聚,叙述乡情。试想,为何曾忠襄公、左文襄公来帮景德镇?难道不正是因为他们心怀感激,感恩于神明的庇佑,并颂扬圣天子的恩德吗?

自从我辛卯年奉命视察江西以来,张君等人便来信请求我记录宁绍书院的始末。我赞赏李君的慷慨好施,不忘前人遗愿。同时,有感于张君等人崇尚乡情。由于涉及到家下乡的事,对此我不得不发表一些看法。

现在,我有公务在饶州,离景德镇仅二百里之遥,因此我抒发了我所想要表达的,并勒石铭记。其他为宁绍书院提供资助和协助的人,可仿照碑阴惯例,将他们的名字附在后面。

我是赐进士出身、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提督江西全省学政的盛炳纬,谨撰此文。大挑二等即用教谕江□□敬书,光绪十七年辛卯仲秋月日立。

《宁绍书院碑记》不仅是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更是盛炳纬人格魅力和爱国情怀的见证。通过对其的翻译与传承,我们不仅可以了解景德镇的历史与文化,更可以感受到盛炳纬这位旷世奇才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