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天欲其亡,必让其狂

因为中国人讲究的是天人合德,说白了就是做人得学会低调,懂得隐忍,千万不要到处去炫耀,否则祸端往往就在一念之间,比如炫富:跟别人交朋友,我从来不问别人富不富,总之他们家都没我家富......

炫人脉:我爸是李刚......

炫伴侣:瞧见了吧,别看我老得跟个丝瓜瓤子似的,满脸的皱褶,身边的女朋友却是天天换,且一个比一个年轻,一个比一个漂亮......

还有今天特别要交代这第“四”炫......记住,这可不是危言耸听,如果“炫”不好,甚至会招致杀身之祸。

那么,这第四炫单到底炫的什么,为何如此“凶险”?

讲一个小故事,您就明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有一天,苏轼上王安石家去拜访,可来到门上后却发现王府大门紧闭着,于是便上前敲了敲门:

“请问王丞相在家吗?”

朱漆大门吱呀一声打开了,一个中年男子探出头来询问道:

“你谁呀?我们相爷没在家,上附近的庙堂敬香去了!”

苏轼点点头,刚欲离开,却又被中年男子给叫住了:

“您应该就是苏轼苏学士吧......”

苏轼转过身来,恭敬回道:

“正是,正是!”

中年男子立刻换了一副面孔,和言道:

“我姓钟,是府上的管家,我们相爷说了,今日苏学士会登门拜访,倘若他不在,务必要挽留!“

苏轼闻言后,心想这老王也不过是去庙里上香,应该用不了多长时间,便能折返,等就等一下吧,反正今天他也没啥事。

就这样,苏轼便被钟管家给迎进了王府的客房之中,并受到了最高规格的礼遇。

可等了好一会,三盏茶,四碟点心都已下肚,王安石却还没回来,苏轼无聊之下,就在客房中来回的踱起四方步来......

忽然,他发现屋角的书桌上居然有着笔墨纸砚,且从空气中还在隐隐飘散的点点墨香来判断,这书桌上应该有着刚刚完成的墨宝。

读书人嘛,最好的就是这一口,于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苏轼快步走到了书桌前查看。

苏轼所料不错,想来应该是红木雕琢的八角书桌上,果然有着墨宝:半首王安石刚刚完成的七言绝句: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啊,多么残酷的西风,昨夜你只来了一趟,便搞得园林内到处都是纷纷坠落的黄花叶......

俗话说的好啊:

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

精通诗词的苏轼看完王安石的“墨宝”后,当即便乐了:

“我说王安石啊王安石,亏你还是一代大文豪,这诗怎么能这样乱写......如此,岂不让人笑掉大牙?”

原来,苏轼认为王安石诗中“黄花”就是秋天的菊花,而这秋天,本来就是菊花盛开最为旺盛的季节,绵绵的秋风又怎么可能将它们给吹落?

更何况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清楚:菊花即使枯萎了,也不会凋谢,只会好好的挂在枝头,就像干花一样,不会轻易就飘落,怎么可能满地金?

这分明就是不切实际的一句“病诗”,毫无根据的主观臆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想越得意的苏轼,顿时诗兴大发,紧接着便在后面加上了两句: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

王大诗人,你知道吗,这秋天的菊花可不像春天的金钟花,风一吹,就是花谢满地,人家可结实着呢,你呀,得品,得细品......可千万别将“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似乎觉得这样还不够,这苏轼居然还用随身携带的印章在上面留下了自己的大名。

后来又等了一会,还不见王安石回来后,苏轼便就与钟管家告辞后离开了。

因为与寺庙高僧一见如故畅谈了好久,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家中的王安石,很快便就看到了苏轼补充的后两句诗......

“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什么狗屁玩意,还真把自已当人物了......”

王安石当即便气晕了,心想你苏轼才TN的一个小小的学士,就TM敢在堂堂宰相“头上”动土了,以后还得了......

于是二话没说,第二天便就去皇帝那里罗列了苏轼的三大罪状:

1,苏轼竟然吟诵出了与李煜一样的诗词秋花不比春花落(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分明,分明就是怀恋旧主,对现朝不满。

2,秋花不比春花,陛下,苏轼这分明是在暗讽当代不如旧朝啊......

3,陛下,吾乃当朝宰相,“说与诗人仔细吟”,表面上是在说教微臣,实则不就是在讽刺大宋吗?

说白了就是:这苏轼其实就是一个反骨仔,爱耍嘴皮子的半吊子......

结果这皇帝一听,觉得也的确是这样,于是便问该怎么处置苏轼。

王安石见目的已达成,便佯装叹息道:

“既然他喜欢‘黄’,便就恳请皇上将贬到黄州去,让他好好看看吹落黄花满地金景象吧,也算了却了他的一番心愿。”

“恩准!”

于是乎,苏轼就这么因为自己的半首诗,被贬到了黄州......自此便走上了一条“被贬”路。

虽然这苏轼与他的“满地金”,只是冯梦龙《警世通言》之中编纂的一个小故事,并不是太可信,但真实的苏东坡其实也是因为“炫耀知识,显摆才华”,最后被卷进了乌台诗案,最终落得个一贬再贬得凄惨下场。

要不然,人马永卿也不会评价他为:

独以名太高,与朝廷争胜耳

其实,历史上像这样的例子可谓举不胜举,不一而足,比如那三国时期的杨修,唐朝的李白,明朝的解缙......每一个都是不世之才,八斗之辈,然最后怎样?

身死道消,不得善终——

这就是“炫耀知识,显摆才华”导致的遗货,顽疾。

虽然当时没什么感觉,但最后必将成为你最致命的弱点......

曾国藩总结历代朝廷士大夫的祸端:

长傲,言多,炫耀自己的知识与才华!

《道德经》曰:

希言自然,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孰为此者?天地,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就连天地制造的狂风暴雨,这样的自然现象都不能长久,更何况我们人的狂妄......

做人啊,任何时候都不能把话说的过满,做任何事都不要做得过绝,如此才不会引起公愤,积聚怨恨......您觉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谢谢观赏!

关注我,总会给您带来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