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国新《玉楼春·春恨·诗意图》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国画写意人物作品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之一,它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色彩,生动地表现了人物的神情、姿态和气质。这些作品不仅是艺术品,更是文化的载体,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国新 李商隐·北青萝诗意图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夕阳落入崦嵫山,我去茅屋里探访孤独的僧人。满地落叶,僧人何在?遍山寒云,山路要走多久?
初夜时分只听他独自敲磐,闲适中靠着一枝青藤。大千世界都在微尘里,我为什么要有喜爱和憎恨?

清苦人寻清苦地,孤独客访孤独僧。”

中国国画的传统特点是“形神兼备”,即画面既要表现物体的外在形态,又要表现其内在的精神和情感。而写意人物画则更强调表现人物的气质和个性特征,通过简洁的线条和色彩,传达出人物的神情和内心世界。这些作品不局限于描绘外在的容貌,更注重通过刻画人物的内心状态,表现出人物的性格、情感和思想。

杨国新2.7平尺人物画《庭前菊》

为忆长安烂慢开,我今移尔满庭裁。

“为了追忆长安遍处开放的胜景,我把你们(指菊花)移植过来,载满了庭院。”表现出思乡之情。”

在中国的传统文艺里,与写意精神相辉映的或许要数唐诗了。唐·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此诗首句写寻者问童子,后三句都是童子的答话,诗人采用了寓问于答的手法,把寻访不遇的焦急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诗中以白云比隐者的高洁,以苍松喻隐者的风骨,写寻访不遇,愈衬出寻者对隐者的钦慕高仰之情。同样在杨国新的笔下,人物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人物神态惟妙惟肖,将寻者与童子之间的几问几答的场景描绘的淋漓尽致。

杨国新8平尺人物画《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唐·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便描绘出山水之间的渔翁清高而孤傲的情感,描绘对象的气质情感与幽静的自然环境浑然一体,韵味悠长。同样地,在杨国新的写意人物画里,也处处强调着人物的体态、内在精神与周围环境、故事的互动与融合,在用笔用墨之时,人肖外物,外物仿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国新4平尺人物作品《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杨国新的大写意人物作品阐扬着中国传统美学中空灵、沉静的一面。他作品里的文人,宽袍缓带,意态悠闲,他的线条疏放,显露出某种无心随意的风范,同时,在表现手部、垂落的衣摆、蓬松的胡子等不同细节时,发生精准的变化,自然地由线转面,显出画家深厚的笔墨修养。

杨国新4平尺人物作品《遗爱寺》

弄石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国画写意人物作品的魅力在于它们的意境和情感,它们通过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深刻的内涵。这些作品往往采用浓墨重彩的手法,通过简洁的线条和大胆的颜色表现出人物的气势和情感。在这些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包括孝道、礼仪、忠诚、信仰等等。这些价值观念贯穿于整个画面中,使人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杨国新人物画《闺思》

众所周知,写意水墨人物画要画好,其难度是很大的一位成熟的写意人物画家的成长要经过几十年的培养锤炼。

首先,除具备艺术天分外,还需要高超的造型能力和辛勤刻苦的投入,这当然只是基本条件。

第二,好的中国画家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尤其要热爱祖国传统文化,从古典文学和古典哲学中理解中国画审美精神的真谛所在。

第三,中国画家要懂得写意精神,懂得追求意境、意趣的审美高度;要涉猎书法,狠下工夫,进入笔墨殿堂,通过书法艺术的抽象美进一步体会中国画崇尚高简的美学境界。

第四,画家还要热爱生活、关注人生。要有大爱的胸怀、高尚的人格、开阔的心胸、广阔的视野,这是中国文人爱国主义的优秀历史传统,艺术高峰的攀登绝无轻松坦途可寻。

眼下社会上流行的是快餐文化,青年人对于中外文学经典知之甚少,对于古文、诗词更少接触。浮躁冒进、急功近利的气氛弥漫,青年画家们也难逃影响,这为他们的成长增加了另一考验。

在现代社会中,国画写意人物作品的创作和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我们需要更多地推广和宣传这些作品,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中国传统绘画的美丽和魅力。同时,我们也需要让更多的年轻人加入到这个行业中来,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