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即试题对被测试者实际水平的区分能力。

“双减”政策实施后,学生的学业和家庭负担均有所减轻。然而,中高考的选拔比例维持不变,因此升学压力依旧存在。家长们期望中高考能降低难度,但这现实吗?

并不现实!

今年的新高考I卷数学被网友誉为史上“最难”数学卷。高考成绩公布当天,广东省教育考试院评价称:“整体平稳。尽管个别科目难度较去年有所调整,但从最终分数分布情况来看,仍在合理波动范围内,考试成绩能够真实反映各地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

这实际上承认了此次数学试卷偏“难”。不过,现场并未公布平均分,而是强调“分数分布”在合理范围内。“分数分布”可以理解为试卷的“区分度”,这是评判试卷质量的核心标准,即试题对考生实际水平的鉴别能力。

简单来说,一份好的试卷应该能够让好学生和普通学生之间的分数有所区分,这样才能满足高考选拔人才的需求。试题的难易程度和区分度并不直接等同,难题并不意味着区分度就一定高,同样,简单的题目也不代表区分度就低。

近年来,高考题目似乎呈现出越来越“难”的趋势,有些题目甚至让考生感到难以“消化”。那些平时反复练习、被老师强调需要背诵的知识点,在高考卷面上可能难以找到对应题目,这使得一些考生在面对高考时感到“心惊肉跳”。

特别是,有学生反映现在的高考题目有时显得相当离谱,各科目的考试问题就像是“猜谜语”,与平时的提问方式大相径庭。这种“打击式出题”的方式让不少考生失去了信心。

1

实行新高考,

高考题目为什么会越来越难?

在与一位专注于高考研究的大学教授交谈中,他深入剖析了高考命题的核心逻辑。他明确指出,高考题目主要由大学教授负责命制或把关,每个科目的命题专家在出题时,都是基于本学科的选拔标准,而不是考虑高中教师的教学内容或方式。这种命题方式,对于高中生及其教师来说,无疑是一种“降维打击”。若对学科素养的理解不够深刻,不能按照学科素养的要求进行教学或学习,那么与大学的要求就会渐行渐远,教学内容也会变得愈发无用。这种情境下,学生越是努力,可能会受到的打击越大,因此不少学生在高考后会感慨:这三年的努力,仿佛白费了!

这段话揭示了高考命题难度增加的背后原因。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对于高质量、具有创新能力和领导潜力的人才需求日益迫切。这些人才通常具备高智商和高情商,而高考正是选拔这类人才的重要途径。因此,高考命题难度的提升,实际上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变化。

此外,高考形式的不断创新也是导致难度增加的关键因素。具体来说,以下三点因素直接导致了高考难度的提升:

第一,高考的核心目的并非为高中教师的教学服务,而是为高校选拔合适的学生提供依据。这一点早在2014年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中就已明确,强调高考内容改革应依据高校人才选拔需求和国家课程标准,注重题目的基础性和综合性,着重考察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当前,高考的功能被定位为“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其中,“服务选才”和“引导教学”是核心要求。这意味着高考并不局限于高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也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只要命题内容在课标范围内,命题专家会依据选拔人才的需求来制定题目。因此,面对这样的高考要求,学生和教师都需要积极适应,按照高考的标准和要求来组织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教学与高考选拔目标的一致性,否则,很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第二,高考所追求的人才选拔,绝非仅仅筛选出那些擅长刷题的学生,而是力求发掘那些具备独立思考、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优秀人才。因为纯粹的刷题机器往往缺乏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即使他们占据了高校的名额,也很难为国家的发展带来实质性的推动。这与当今社会的需求格格不入,现今,我们更需要的是那些能够攻克关键难题、解决“卡脖子”问题的学生,而非单纯擅长应试的学生。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选拔标准呢?这源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阶段变化。如今,上大学已不再是如同“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般的艰难,但国家对于优秀人才的需求却日益迫切。因此,高考作为一个选拔机制,其目的更加明确:为优秀的大学生提供进入顶尖大学深造的机会,并对他们进行明确的层次划分,确保每个人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层次中得到最佳的培养。

在这一背景下,如果高考题目过于简单或模式化,那些擅长应试的学生便可能占据过多优势,从而挤压其他真正有潜力的学生的机会。因此,题目的难度提升,特别是为那些志在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设计的题目,不仅是为了选拔这些学生,更是为了引导整个教育体系朝着更加深入、全面的方向发展。

这也意味着,高考命题组的工作重心已不再是简单地检验学生在高中三年的学习成果,而是更加侧重于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选拔那些具备高素质和高质量的人才。当高考题目逐渐贴近现实生活,深度和难度逐渐提升时,那些真正具备实力、知识储备丰富的学生便有机会脱颖而出,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高考赋分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考题的难度设定。这一制度是基于现实需求的必然选择,特别是在新高考体系下,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学科组合。这意味着,有可能不同组合的学生会报考同一所大学或同一专业。为了平衡因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带来的不公平性,新高考实行了赋分模式。

在这种赋分模式下,题目的难度越高,越有利于人才的选拔。这不仅能确保选拔过程的公正性,还能减少其他潜在问题。特别是在理科领域,选拔的目的就是寻找那些具备强大理性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这类学生对于自己的实际能力通常有着清晰的认知。如果题目过于简单,赋分减少,那么对于这些学生来说,这显然是不公平的。因此,适当提升题目难度、降低原始分,成为了一个更加合理的解决方案。

综合以上因素,可以预见,在新高考体系下,未来的高考题目不会变得更简单,而是会逐渐增加难度。这种难度的增加主要体现在题目将变得更加灵活,更加注重实际应用和问题解决能力,而非单纯的知识记忆。

2

哪些学生会在新高考中受益?

基础扎实的学生

关于考试,高三学生应掌握一条黄金定律:一份有效的试卷其难度应该遵循 3:5:2 的比列,即 30% 的简单题,50% 的中档题,20% 的难题。其中,简单题跟中档题考察的都是基础知识。这也就意味着高考 80% 考察的都是基础,如果能把高考当中的基础题都拿下,高考就稳赢了。

我们可以简单算一下,高考总分 750 分,80% 的基础也就是 600 分。600 分的成绩可以说已经进入重点大学的行列了,若我们能在难题上再得点分,基本可以上一个不错的重点大学了。所以,高考复习当中,打牢基础是重中之重。那该如何打牢基础呢?

首先,我们要回归课本。课本是纲,万变不离其宗,把课本上的知识点都掌握透彻了,不管高考题如何变化,都能对答如流。然后,认真研究教材上的典型案例跟针对性习题,这些题不少是高考真题,非常典型且具有代表性。最后,构建知识框架,做好系统梳理。将分散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起来。

思维灵活的学生

试题考查的学科核心内容和主干知识均体现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选择题的题干应围绕一个中心,和选项的关系一致,干扰项的有效性和迷惑性能反映考生的日常典型错误,各选项的结构和语言长度大体一致,各题正确选项的分布要基本均匀。非选择题考查主要的、重要的高层次学科能力。

新高考要求学生有比较广的阅读和知识面,了解时政和现实问题,才能更好地了解情境,从情境里提取信息,然后去解决问题,这种题目不只是语文、政治、历史题,还包括数学、物理、化学、生物题。

情境试题对学生能力和素养要求是非常高的,它要求学生由 “解答试题” 转向 “解决问题”。情境和问题的灵活性就需要学生去综合考虑,转换角度。而我们的学生,往往还处于刷题学习的阶段,所以遇到新的题目时,往往就傻了眼,最后抱怨题目太难了。

这个问题其实非常难解决!因为学生学习的科目并不是一两科,要想进行深度学习,是非常困难的,而且没有那么多时间。比如,看《觉醒年代》对于写今年的高考作文有帮助,或者广泛阅读对于理解题意有帮助,但是对于学生而言,这种提升远不如多刷些题目 “实惠”,所以他们更喜欢刷题,而不喜欢看书,这就导致遇到新颖的题目时,表现得手足无措。

不偏科的学生

新高考就是给学生提供了可以自主选择的机会,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擅长的科目和其他学生进行比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学生要尽量放弃自己很差的科目,选择自己的优势学科,“分数为王”,考不出分数,可选择面再广也意义不大。

对于有偏科的学生,一科成绩赋分就会拉开很大的差距,原始分可能差 10 分,赋分后就可能会相差 20 多分,这在赋分模式下都很正常,赋分模式会让这种差距进一步扩大。

所以有弱科的学生必须要对薄弱知识点进行了重要的突破。在高中阶段学习,想要成功的逆袭,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薄弱的科目下手,每天把学习的科目分配好,一般在薄弱的科目面前考生要多下功夫,而且学生只有不断的突破自己薄弱的科目,在高考中才能有机会取得优异的成绩。

有优势学科的学生

如果不偏科,选考科目中还能有一门优势学科,那么学生完全可以凭借这一门科目获得胜利,在老高考时代,像政史地这些科目,考到 90 分以上基本上不可能的,80 分已经达到 “状元级” 水平了,但是在新高考赋分模式下,政史地这些科目完全可以赋分 90 分以上,如果你的原始分在 75 分左右,基本上就能赋分 90 分以上,如果在 65 分左右,可能只能赋分的 70 多分,二者差距很大,其实原始分的差距并不是很大,文科的科目相比理科科目,最后阶段提高三五分非常容易,赋分之后带来的效益却非常大。

心态好的学生

最后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就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要寄希望于高考题目简单,高考题目难是正常的,但是高考考场一定要有 “我难人难,我不畏难;我易人易,我不大意” 的心理准备,面对难题,不要害怕,拥有在难题中 “抢分”,你不需要战胜高考命题者,你只需要战胜和你一起参加高考的同学就可以了。所以,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管遇到什么难题,坚定信心,从容应对,结果都不会太差。

3

考生应该怎样应对越来越难的高考?

直面挑战,摆正心态

除了命题方式变难,新高考也给学生带来挑战。

真正学习好的学生,不会觉得高考加深难度是坏事,反倒是激发自己的斗志,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致,更希望通过有难度的题目提升自己。

而那些觉得难的考生,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成绩一般,或对自己取得的成绩不满意,就会找到一些借口,而归根结底,学习是自己的,考试是必然的,努力提升成绩,心无旁骛地努力,就是最该做的。

重视模拟考试

学生要重视每一次模拟考试,不要觉得模拟考试很简单,高考就可以一网打尽,应该细心感受题型的变化,考试的难点和重点,总结出答题技巧。

在每一次模拟考试中,都要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查缺补漏,及时向老师提问,增加自己的考试体验感。

了解自己的优势学科

随着高考模式的变化,学科安排和赋分制度让很多学生难以适应,这不仅影响了高考的发挥,还会在选择考试科目上,让学生纠结。

在新的高考模式下,学生要清楚地了解自己要选择的科目,不要在高三的时候,还在纠结自己在高考时专业怎么选,在平时就把自己想选的选出来,作为重点的学习内容,在选择的科目上多用功。

在高考时,就可以一下子找到答题的感觉,直接作答,没有纠结和迟疑,这有助于自己在该得到的分数上不丢分。

可以说,新高考不是更难了,而是考得更活了。是社会的发展让高考更加灵活,更加有深度,能够在众多的考生中,选拔出佼佼者,这不是将教育分等,而是公平竞争,能者上位。

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由绿卡图书整理,未找到原文出处。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管理员(QQ2712750795),我们会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