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什么?光是温暖、光是希望,光是指引前进的力量。

△?在光照下,蝴蝶振翅飞翔

对于杭州一所有着百年办学史的学校的孩子们来说,“光

”是融入校园角角落落的生动主题。他们正在用光,创造着各种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所学校原名杭州市抚宁巷小学,现在改名为杭州市蒋筑英学校,再次引起大家的关注,是因为一名爱击掌的校长——陈

3月下旬,一段陈滔校长在校门口与学生击掌的视频在社交媒体迅速走红。

随着采访的深入,一道意外的“光”照进了我们的视野。

从校长到校“掌”

他和孩子们“玩”出了花样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位于江城路,被居民小区包围,是主城区为数不多的以名人姓名命名的学校之一。

2022年8月,陈滔刚被任命为杭州市蒋筑英学校校长,他在路边发现孩子们总是低着头猫着腰与他擦身而过,“装作没看见似的”。

为了表达自己的爱,陈滔开始尝试着与进校的学生击掌。从最早的避而不及,到在高年级孩子那里实现了“破冰”,再到后来全校孩子乐此不疲。

击掌,成了陈滔每天上班的第一项工作,几无间断,孩子们甚至开发出了各种花式击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摸高击掌

△?双手击掌

△ 碰拳礼

“这是一种默契,更是一份信任。”陈滔说,他没和任何一位家长商量过。

而这一切,算是陈滔带着孩子们推开了一道门。门开了,光才能照进来。

“光”对这所学校意义非凡

校长与孩子们一路寻“光”

“光”

对于这座学校来说意义非凡,我国著名光学科学家蒋筑英是学校校友,当年学校更了名就是为了纪念他。

陈滔是一名科学老师,为了

培养孩子们对光产生独特的认识和浓

厚的兴趣,他和孩子们着手在学校里制造一道彩虹,过程非常曲折。

△ 这棵被水雾包围,显得“仙气飘飘”的大树,其实是

一次彻底失败的实验。

陈滔带着孩子们

围着大树研究了几个月,学校还专门开设了“筑英第一问”课堂,吸收各种灵感,尝试各种方案,解决不断出现的问题,甚至还用上了人造光,但每一次实验都以失败告终,设想中的彩虹始终没有出现,“丁达尔效应”成了一种“妥协”。

“但科学的进步不就是在一次次失败的实验中诞生的吗?

陈滔说,去年他和孩子们重新选定了操场主席台作为实验场地,征集方案并反复调试,算是和彩虹“杠”上了。

陈滔按下了一个按钮,主席台上方的一套喷淋装置开始喷射水雾,10秒后,一道清晰的彩虹出现在半空中。“我们终于成功了。”陈滔说,“全校师生共同完成了这样一件浪漫的事。”

这种源自光的浪漫,如今也成了孩子们上学路上的一份期待。

连角落都在“发光”

而孩子们就是“光源”

杭州市蒋筑英学校里的“光”不只源自操场上那些大家伙,校园的角角落落也都“发着光”。

教学楼里挂着很多简笔画,一幅看似普通的画在光的照射下,会变成构成创意十足的“神作”。

教室的门牌都是“成对”的:

镂空的数字牌垂

直粘在墙面上,顶光打下来,墙面上就出现了教室所在班级的编号,原本平面的门牌因此变得立体起来。

教学楼四楼的科学参观走廊里还有一个简易的折射装置,只需启动电机马达,棱镜就能将光幻化出多彩的光斑。?

这些作品,都是孩子们自己动手完成的,科学实验室的激光打印机旁,还堆叠着不少“失败的样品”。也就是在一次次尝试中,光的概念变得可感可知。

奔跑吧!追光少年!

向着彩虹的方向

课间的操场上,一群三年级的孩子正在玩耍。

“光是彩色的,因为我们造出的彩虹就是七彩的。”一个孩子说。

另一个孩子却不认同:

“光是金色的,因为阳光就是金灿灿的。

于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认识世界的方式依然感性,却已经对光产生了兴趣。

而伴随着更深层次的探索,孩子们的科学精神会逐渐树立起来。

“让孩子们从寻找答案的人变成发现问题的人。”

陈滔说,因此,他会更多地将科学探索留到课堂之外。

充满光学元素的校园里,孩子们渐渐在光的引导下,成了“追光少年”。

上完课的陈滔依旧不愿办公室待着,小坐一会儿又跑了出去——他正试着记住全校19个班719名学生的名字,并期待孩子们跟科学擦出更多灵感火花。“

我希望成为那个帮助他们创造出更多彩虹的人。”他说,“更希望孩子们认识光的语言,努力与光同行。”

光学与“光学”

培养阳光的孩子,光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把握不好度甚至会滋长厌学情绪, “光学”幸福课的开设迫在眉睫。

去年深秋幼儿园漫天飞舞的落叶,今年春天小学里想见就见的彩虹——“光学”幸福课,比创意更重要的是走心!

张米朵 绘 叶丛 张向瑜 文

记者?余紫琦?贾凯 杨子健

视频 汪子涵 钟旭峰

审核 谢俊 钟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