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历史的洪流中,个体的成功与失败往往与能否正确理解和运用“势”密切相关。古人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生动揭示了势的力量——正如湍急水流能够冲击并移动巨石一样,在生活与事业的舞台上,掌握并利用好“势”,同样可以撬动看似无法撼动的难题,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识势

即洞察时势,审时度势。明代思想家吕坤在《呻吟语》中指出:“明义理易,识时势难。”识势要求我们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前瞻性,像拥有一双透视时局的“火眼金睛”,及时捕捉到社会变迁、市场动态和人心所向。如:TCL电子集团通过深入调研,精准洞察到消费者对于大屏幕、高清晰度彩电的需求缺口,并据此调整产品战略,推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最终从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成为业界翘楚。可见,只有深谙时势,才能找准方向,乘势而进,开启成功的序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顺势

则强调顺应潮流,应时而动。老子曰:“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同理,当一股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涌来,明智之人不会逆流而行,而是选择搭乘这股潮流,以求发展。就像雷军创建小米时,正是看准了智能手机即将席卷全球的大潮,准确把握住高性价比智能设备的市场需求,使得小米迅速崛起,不仅在国内市场站稳脚跟,更成为国际知名的品牌。顺势而为,就是要求我们在认清大势的前提下,放下固有的执念,勇敢投身其中,让自身的发展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

借势

是指借助外部力量,达成自身目标。《商君书》中有云:“飞蓬遇飘风而行千里,乘风之势也。”历史上,无论是帝王凭借天时地利人和取得江山社稷,还是智者利用时局攀至高位,亦或是商贾巧借商机聚敛财富,都是借势思维的绝佳体现。晚清名商胡雪岩就是一个典型的借势典范,他准确捕捉到左宗棠对抗太平军的军需需求,果断出手协助筹措军粮,从而赢得了信任,进而把握住了乱世之中商业发展的宝贵机遇,最终成就了一代“红顶商人”的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无势可借之际,真正的勇者与智者会选择主动出击,造势以达目的。《孙子兵法》中提出“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表明在特定情况下创造有利态势的重要性。王阳明平定宁王叛乱时,面对敌我悬殊的困境,通过巧妙布局,制造假象,成功营造出己方优势巨大的氛围,导致敌人军心动摇,最终轻松夺取南昌,扭转战局。造势的艺术在于灵活运用策略,创造出有利于自身的环境和条件,化被动为主动,从而在竞争中占据先机,实现翻盘。

识势、顺势、借势和造势,这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完整而立体的战略思维体系。无论是在日常生活、职场拼搏还是创业道路上,我们都需要不断锻炼自己的观察力、判断力和行动力,积极洞察时势,紧跟潮流,巧妙借用各种资源,必要时还能主动塑造环境,为自己开辟一条通往成功的坦途。风起时,既可静待良机,也可奋起追风,关键在于是否能把握“势”的精髓,因势利导,做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如同大鹏展翅,乘风直上九万里,直达人生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