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岁的儿子对妈妈动手,评论区却都在指责妈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01

某乎上有人提问,「13岁的儿子今天竟然对我动了手,是我错了吗?难受?」

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周末,孩子睡到10点才起床,起床后孩子就开始练琴,没练多一会儿就没动静了。妈妈过去一看,发现孩子在写曲子。

妈妈是希望孩子能先练完琴再写曲子,看孩子写曲子有点不高兴,但没说。

后来妈妈做好饭,让孩子出来吃饭,但孩子不动,妈妈就生气了,开始说孩子写曲子的事儿,让他先练琴,晚上再写曲子。

孩子顶嘴,现在有灵感,写一下怎么了呢?

妈妈跟孩子就发生了争吵,妈妈一生气就把孩子的写谱本扔在地上,孩子也生气了,噌地站起来就推了妈妈一把。

妈妈又拿拖鞋拍了孩子一下,孩子把拖鞋扔了,用脚踢了妈妈,妈妈震惊了,孩子竟然打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妈妈的描述里,她是克制且识大体的。

孩子写曲子的第一时间,虽然她有不悦,但忍住没说,直到叫孩子吃饭才说出来。

即使她很生气,扔了孩子的写谱本,她也没想过把本子撕掉,因为她知道孩子宝贝这个本子,她是为孩子着想的。

她这么为孩子好,为陪读付出这么多,孩子竟然不识好歹,还动手打了她,所以她才难以接受,都想跟孩子断绝关系了。

这个问题下面的评论和回答,几乎是一边倒在批评这位妈妈,说她控制欲太强,遇上这样的妈,孩子也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完这位母亲的描述,我是挺无语的。

如果说,这个问题不是所谓的钓鱼贴,是真实存在,这里面的妈妈和孩子都挺可怜的。

对妈妈来说,全身心陪读,照顾孩子衣食住行,就因为扔写谱本这件小事,就被孩子推搡,还踢一脚,是不是非常冤?

对孩子来说,上学练琴已经占了很多时间,只是想在灵感来的时候写点曲子,做点自己喜欢的事,妈妈却看不惯,还扔自己心爱的写谱本,他气不过推了一下妈妈,妈妈就拿拖鞋打自己,去哪儿说理去?

母子俩都各自辛苦,却换来每个人都委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02

先说妈妈,很多网友都指出了妈妈的问题,控制欲太强。

一个13岁的孩子,周末早上赖个床,起床就去练琴了,练了会儿琴又开始自己写曲子。

这个孩子如果在别人家,父母大概会高兴地跳起来吧?钢琴专业的孩子,早起就练琴写曲子,多好的孩子呀!

可妈妈不满意,妈妈觉得写曲子是浪费时间,应该先练钢琴,练音阶琶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是钢琴专业,但我家也有小琴童。说实在的,那些音阶琶音什么的练起来挺枯燥的,听着也不如《孤勇者》有意思。

练,也是为了用,孩子愿意自己写曲子,也算是学以致用,又何必纠结于练和写的顺序呢?

我想起电视剧《大宅门》里一个好玩的片段,李香秀的妈教育李香秀领养的儿子。

老太太不认字,看不出来字写得对不对,就知道顺溜不顺溜。看李天意写的字顺溜,就奖励一顿好吃的,字写得不顺溜,就奖励一顿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对练琴有执念,对写曲有怨念的妈妈,大概率不是钢琴或音乐相关专业的。

她不知道孩子的曲子写得怎么样,也不知道写曲子有什么用,没办法给孩子具体指导。

但练琴就不一样了,最起码能听到练琴的声音,能听出来顺溜不顺溜,熟练不熟练,能看到练琴的时间,这是她能踏踏实实看到的孩子学习的成果。

控制欲就是这么来的,妈妈让孩子先练琴,孩子的学习任务完成了,她也就踏实了。

03

这位妈妈还说,孩子到青春期就变得陌生,不爱说话不跟她沟通。她觉得是青春期的孩子出了问题,却没想过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不爱沟通,极大可能是认清了现实,沟通没用。

妈妈说早上要先刷牙再洗脸,我跟妈妈说,我想先洗脸再刷牙,妈妈说坚决不行,脸就又脏了,浪费时间。

我沟通过很多次,妈妈不同意,我拗不过妈妈,只能听她的。

既然沟通都成了摆设,又何必多费唇舌?

青春期的孩子,身高都赶上甚至超过父母了,虽然在父母眼里,孩子多大都是孩子,却不能真的把孩子当成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做父母最该学的,是在该放手的时候放手。

孩子蹒跚学步的时候,你一直拉着他的手怕他摔倒。

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一回头发现,孩子自己蹒跚着向你走来,眼里发着光,脸上带着笑,这是孩子小小的成就感。

第一次骑自行车,第一次上学,第一次独自出门……孩子的每次成长,是他体会成就感的瞬间。

如果,家长把本该孩子做的事情都包办了,孩子就找不到属于自己的成就感了。

文章开头的妈妈,在外地陪读,把孩子的衣食住行安排得妥妥帖帖,连孩子练琴写曲子的先后顺序都想安排好,想必为孩子付出了全部心血。

只是啊,她辛苦付出得越多,剥夺孩子的自我成就感的也就越多。

孩子做的每件事情,都是妈妈安排好的,虽然不用孩子自己操心,但做这些事情就是完成任务,安排越周到任务越多,孩子只会感到疲累。

如果这些事情是孩子自己安排,他可以选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根据自己的状态和心情安排,孩子的感受就不一样了,他对自己有支配感,完成一件事情有成就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人都说青春期的孩子不好惹,打不得骂不得,稍微一说就炸毛,叛逆期太可怕。

其实啊,所谓的叛逆期,只不过是孩子对自我支配权的争夺。

父母习惯了控制孩子,习惯孩子乖乖听话,一旦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开始提出不同意见,父母就觉得孩子不听话了,逃离自己掌控了,叛逆了。

可实际上呢?这只不过是孩子长大了,这正是父母应该期盼的孩子的样子啊!

被充分尊重,有充分自由的孩子,是不会有叛逆期的。因为,他不需要用反抗父母的方式表达自己,正常的沟通完全让他做自己。

希望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没有叛逆期!

更多走心分享,关注▼▼▼@柚妈充电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