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为提升学生地理实践能力,促进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近日,我校地理教研组邀请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艾可可、李高杰两位地质学博士作为研学主讲老师,组织学生前往寻龙山国家地质公园、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和新北川县城开展地理实践研学活动。本次研学活动由我校叶立老师和黄洁敏老师带队组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为确保本次地理研学活动的顺利进行,地理教研组积极开展研学活动方案策划,多次联合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工程学院组织人员前往老北川安州区周边一带自然区域进行实地考察,进行安全评估和可操作性评估。最终确定以老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附近野外观测点位考察学习河流地貌、常见地质构造、滑坡等地质灾害的相关知识,以老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开展地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了解;以寻龙山国家地质公园其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考察其常见的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研学路线。通过充分的前期准备,为后续研学活动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图片

同学们怀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与好奇,踏上了探寻地理奥秘的旅程。研学出发前,高一高二地理备课组对此次研学活动进行宣讲指出了此次研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强调了研学过程中的安全和注意事项,并逐一与每位参与研学的学生和家长签订了安全责任书,配备了研学过程中的常用物品和药品,按既定计划前往研学地点。

第一站

老北川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附近

野外观测点位和地震博物馆

上午,队伍安全抵达研学第一站,艾博士、李博士主要对常见地质构造形成的地质年代、作用力、过程、岩石类型和性质;地质灾害滑坡的形成及其防治;河流侵蚀、堆积形成的“V”型河谷、牛轭湖等相关地貌;河流袭夺改道等问题展开实地讲解。

随后,在工作人员和几位老师的陪同讲解下,全体同学进入5.12汶川特大地震纪念馆参观了解2008年汶川地震的相关情况,并从中了解了地震发生、防灾减灾、自救与互救的相关知识和手段。

野外观测点

图片
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河流改道及V型河谷)

图片
图片

(断层)

图片
图片
图片

(滑坡现场)

图片
图片

(岩溶地貌)

图片

(滑坡现场)

图片

(老北川滑坡体)

图片

(泥石流堆积体)

图片

(泥石流沟谷)

图片
图片

(褶皱)

图片

(护坡体工程)

图片

(拦石坝)

地震博物馆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第二站

寻龙山国家地质公园

本站中同学先后探寻了喀斯特地貌地下和地上主要地貌类型。在狭窄的地下溶洞中主讲老师对常见喀斯特地貌的形成过程和原理进行了分析,也提及了寻龙山喀斯特地貌不同于常见石灰岩喀斯特的独特之处,属于砾岩喀斯特地貌,放眼整个中国乃至世界都实属罕见;在狭窄而又漫长的地下溶洞行进中全体同学既实地学到了地理知识,又展现了不畏艰难、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走出溶洞,在观察地上喀斯特地貌景观的过程中,主讲老师讲解了喀斯特地貌从溶沟、洼地、峰丛、峰林、孤峰到残丘的演变过程。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石帘)

图片

(石瀑布)

图片

(石柱)

第三站

北川新县城

下午,为了解羌族文化的发展历程、典型习俗、服装配饰、语言、饮食等方面的文化;感受新城发展变化,思考新城选址的区位条件,并为新城后期发展献言献策,研学队伍实地开展了有关新北川县城的调查走访活动。并将调查结果记录整理到研学手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春风得意正少年,乐学勤思行而知。地理研学立足于真实情境和课堂教学成果巩固,有效提升了学生对地理学科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以及创新和探究的能力,实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培养。在本次地理研学活动中,同学们体验了大自然的无穷魅力也领略了一方风土人情,在探究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让我们共同期待下一次的研学。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