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的生活压力特别的大,为了能够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些欢乐,很多人都会给自己制定一些兴趣爱好,这样能够让自身有一定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说白了,其实这就是给自己设定一个精神安慰。

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信徒越来越多,有些人甚至会将在现实中无法实现的梦想,寄托在佛祖的身上。

佛教的盛行导致寺庙的数量越来越多,现在大部分都已经成为了旅游景点,它的管理十分讲究,有些游客会力争上每天的头一炷香。

烧香祈福这是对生活的祝福与祈祷,如果想要让愿望能够尽快实现的话,很多人还会添一些香火钱。

这时大家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寺庙功德箱里的钱最终都花到哪儿去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佛教在中国传播

古时候人们并没有那么多的娱乐项目,除了读书聊天之外,人们的交流方式特别的单一,再加上经济不发达和战乱等问题的影响,这时就急需一个精神寄托。

宗教信仰便成为了大家理想中的选择,每一种宗教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教义中也会隐藏着很多的人生大哲理。

当时社会人们受教育的程度普遍都不高,在信奉宗教的同时,还能够领略到很多的知识,这也算是一个学习的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在各国都有信徒,汉代的时候成功传入中国,它的倡导理念就是让人一心向善。

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人们的思想与生活,都是被各种难题所困扰,佛教就是让你放下一切的欲望,善良乐观的去看待一切。

这种思想符合社会的主流发展,所以很快便在我国的领土上得到了传扬,不过当时的佛教影响力并不是很大,所以各地建造的庙宇也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时候一个寺庙的正常运行,依靠的是当地一些地主或者官员捐赠的财物,有些僧侣甚至是需要下山化缘。

虽然生活很艰苦,但对于修行者来说,这是一个历练自己,提升意志力的一个过程,大家也是乐在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渐渐的僧人们发现这样下去可不行,他们必须要为自己谋取生存的条件,因此有些地区在有人去世之后,会请僧人前去超度,然后给一些吃食与钱财。

修行者对于金钱没有太多的欲望,当时人们也都是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去支付,这些钱也只是够僧侣的日常开销。

自唐朝佛教开始盛行,连君王都推崇,所以寺庙的数量越来越多,修行的僧侣人数也是直线上升,只靠着这些收入远无法支撑寺内的正常运行。

于是寺庙的僧人便想到了设置功德箱,让这些佛教信徒们自愿捐赠一些财物,当时这被大家称之为僧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的寺庙香火比较旺盛,那些贵族夫人与小姐们,时不时的会来这里请愿、还愿,或者进行祈福。

每次来都会给寺庙添一笔不小的香油钱,这笔钱会用来解决僧人的吃喝用度,还要拿出一笔钱来去修建寺庙。

这些佛像也需要定期去维修,有些寺庙甚至会给佛像镀金身,这都需要钱,这些花销都是来自于僧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观看影视剧时你会发现,当出现天灾人祸流民特别多时,寺庙还会拿出自己的粮食,设立粥铺去施粥,这花的也是之前大家给的香火钱。

经过历史的洗礼,还有战争的侵袭,能够保留下来的寺庙,规模相对都比较大,要么就是处在深山之中。

如果有外乡人借宿,寺庙也会为其提供免费的食宿。

那战争结束了之后,进入到了新时代,这些功德箱里的钱又花到哪里去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功德箱的归属

古时候各地的驿站并不多,而且交通不便利,很多人出远门时,大多都会找寺庙去歇脚休息。

现在各种旅社、宾馆比比皆是,里面提供的服务很齐全,价格相对比较合理,所以之后居住在寺庙中的人越来越少了。

在现实社会中,有些人在生活或者感情中,遇到解不开的心结时,也会来到寺庙暂住,僧侣还有住持都是欢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天跟着他们一同礼佛,参透佛法,曾经让人们烦恼的问题很快会烟消云散,能帮人们再次踏上征程。

这就是佛教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了,现在有些人会定期去附近的寺庙上香,为的就是给自己积攒功德。

很多寺庙都成为了旅游景点,所以现在的功德箱,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家宗教局,还有旅游局等机构管理的,有些则是寺庙设立的。

这两者区分的方式特别的简单,仔细观察你就会发现,寺庙与寺庙的功德像样子不一样,有的功德香它的口是向上的,有的口则是在最前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功德向开口向上,这就是相关部门设立的了,就算它是摆在寺庙中,寺庙也是没有权利将其打开,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定期来收取里面的钱款。

简单来说就是,你给这类功德相添加的香火钱,其实是上交给了国家,这笔钱会有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会用在之后寺庙的开发与维护上,这可是属于公款。

而开口向前的这些功德箱,就是寺庙自己的了,这笔钱寺庙有权去支配,不管是修建房屋,还是买一些日常用品都是可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在一个寺庙中不会只设立一个功德想,每一个殿内都会放置一个,每天来这里旅游的游客不计其数,大家也都会在自己范围之内去捐一些钱。

那些企业老板捐的钱物可能会多一些,这类人可是寺庙的财神,每次前来可能都会受到寺庙主持的亲自迎接。

普通群众大多也都是捐个几块、几十、甚至是几百块,之前曾有人统计过,一个普通景区的寺院,每天的功德钱能有1万左右。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大概值,有些小点的寺庙,功德钱也许只在几十块钱,现在大家都很少花纸币了,寺庙在功德箱上甚至还设置了二维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功德箱里钱的去向

古时候僧人们修行都是自愿的,当然现在也是,只不过和过去相比,现在的僧人都有工资可拿,你的职位越高,拿到的工资也就越多。

之前有媒体就报道过,寺庙在招收僧人时有硬性要求,像寺庙的那些管理层,要求的学历都很高,现在很多僧人都是硕士或者博士的学位。

这些人外出也是由豪车接送,每天的工作比较轻松,偶尔去各地讲学,他们的收入可能比一线城市的白领还要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的这一工资,是由专门的机构统一发放的,如果你不是寺内的正式僧人,那肯定就没有工资可拿。

现在寺庙除了有功德箱之外,还设置了一些抽签、算命的业务,这些也都需要另外收费,它的价格没有规定,就像现在网络上流行的话一样,“不能谈钱,而是说缘”。

功德箱以及这些额外收入,基本上都用于维持寺庙的日常开销了,现在的寺庙能拿到国家的一些补贴,但这远不足以支撑它的正常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你进入哪座寺庙,它都是香火不断,有些是游客上的香,大部分其实都是寺庙自己提供的香烛。

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一炷香才能烧多长的时间,一天24小时一直燃烧着,每天需要消耗大量的香烛。

而且现在的寺庙也安装了许多的电器,像空调还有电灯等,这些都需要消耗电,电费也是从这笔钱中支出的。

僧人们在这里生活,必定会产生煤气费或者水费,这都属于最基本的生活开销,这笔钱也是由寺庙承担,主要来源就是功德箱里的香油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有就是僧人们是长期住在寺庙中的,这些人吃的饭菜也都是寺庙提供的,虽然他们都是吃素,可米面油还有每天新鲜的瓜果蔬菜,消耗也很大。

有些地区在特殊的时间会开设庙会,这时还会对外提供饭菜,大部分都是炒的青菜或者面条,游客们为了讨个吉利,大多都会来这里吃一碗,这笔费用也不小。

僧人们一直处在学习的过程中,所以他们可能会与其他寺庙的僧人进行交流,举办一场聚会也是需要额外费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多数的寺庙给人的感觉就是建筑宏伟,寺庙日常的建设还有修缮都需要钱,有些寺庙由于时代比较久远,在修缮方面花掉的费用很高。

四、某些寺庙借佛敛财

之前有人爆出,现在国内很多寺庙都被人承包了,也就是说这一寺庙成为了一种获利的途径,功德箱中的钱财也就归人家支配了。

借佛敛财的现象在很多地区都发生过,有些开发商前期会投入一笔资金建立寺庙,但其中的和尚与尼姑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出家人,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你来这里游玩,捐赠的香油钱都进了这些开发商的腰包。

而且有些僧人并非是六根清净,在手中有了实权之后,将这些功德箱中募捐的钱占为己有。

最开始时功德箱存在的意义,就是帮助寺庙解决财务压力,并且保证僧人们的衣食住行,可当有人看到功德箱中募捐的钱数众多时,打起了歪主意。

之前曾有媒体报道,有个别僧人在游客面前一本正经,说起佛法也是头头是道,可私下却沉迷在灯红酒绿的生活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经常会出入一些高档的娱乐场所,甚至会买各种的名牌,他的这笔钱就是之前游客们捐的香火钱。

这笔钱应该算是爱心钱,去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没想到却让某些僧人的腰包更充实了,这让人觉得很寒心。

除了功德箱中的收入之外,那些大型寺庙还会收取门票,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这样一算寺庙每年的收入真的是挺可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让大家的这笔钱用到该用的地方,当地的监管部门应该发挥起作用来,不能让大家的爱心被挥霍一空。

作为僧人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连自身的欲望都无法控制,又如何去参透佛法?

正是因为有这些人的存在,才让寺庙抹黑,很多游客也都不再愿意去捐香火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

佛教在我国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就算是放到现在,寺庙依旧是香火不断。

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大家对这一传统文化风俗还是很信赖和推崇的。

我们捐出去的那些香火钱不在于多少,而是在于自己的一点心意,它应该被用到该用的地方,而不是成为一种敛财的渠道。

这属于是对爱心的浪费,更是对佛法的一种亵渎。

就算不是虔诚的佛教信徒,大部分人在遇到寺庙时,也都会进去参拜一下,为的就是给自己一个心安。

希望相关部门好好的整治一下现在的某些个别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