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勃勃要“狙击”小米汽车的智己,在处处提及、处处对比小米SU7的发布会中,因资料错误导致“翻车”。智己误称小米SU7电机为前IGBT+后SiC,以突显自家L6的SiC电机优势。小米官方驳斥并要求道歉,否则将采取法律行动。随着舆论发酵,智己发布道歉函,承认错误并向小米致歉。
有车评人认为,这次小米汽车“忍不了”的原因是智己汽车故意蹭小米流量为新车造势,“贴脸内涵”太多。

事件回顾

3月12日

智己汽车CEO发微博表示,祝贺小米和雷总,“一起携手向前”。

3月31日21:50

智己汽车CEO发微博称,“小米SU7泼天的流量为行业引来了空前的关注度,而智己更擅长用颠覆性的技术去推动行业的变革。”

4月6日13:10

智己汽车CEO发微博称“流量不一定代表真理,真理常常不掌握在流量手中”,为智己发布会造势。

4月6日16:26

智己汽车CEO发微博疑惑小米3年造出车,“谁知道是怎么做到的如此高效和高速的?” 随后将博文编辑。

4月7日12:22

雷军在微博侧面公开回应:新势力造车之所以快,其实还和新势力的组织效率、决策流程等息息相关。

4月8日晚8点

智己L6发布会上,智己错误标注了小米SU7 Max参数(电机参数)。

4月8日22:00

小米汽车产品经理潘晓雯发文指出相关错误。

4月8日23:04

智己CEO刘涛在个人账号发博致歉。

4月8日23:24

@小米公司发言人 发文敦促智己公司立即公开澄清并向被其误导的公众正式道歉。

4月8日23:38

@小米公司发言人 再发文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非正式道歉,敦促公开澄清道歉。

4月9日00:10

@小米公司发言人 再发文表示得不到回应将采取法律武器维护自身权益。

4月9日00:47

智己汽车官方发微博致歉,“小米SU7 Max版前后电机均采用SiC碳化硅模块,与智己L6所采用的技术一致,均为行业顶尖的技术标准。”

4月9日16:11

智己汽车官方再次微博致歉:无意挑战小米的泼天流量。

4月9日16:28

@雷军 发布微博预祝智界S7大卖。

4月9日19:07

@鸿蒙智行 回复雷军祝贺小米SU7热销。

4月10日16:34

智己汽车发布声明称遭遇网络暴力,对网络霸凌行为强烈愤慨。

事件简析

舆情趋势分析

智己流量上升,但“含米量”过高

发布会前一周,智己汽车日均原创声量约2w/日,发布会后日均原创声量近4w/日,声量大幅上升,但发布会后约67%的议题方向与 “智己标错小米参数”事件有关,仅约33%的讨论方向集中在智己L6车辆本身。

声量趋势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后舆情议题分布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声音

近半媒体报道议题集中在智己汽车致歉,呼吁良性竞争

发布会后,近半媒体报道议题集中在智己汽车致歉,其次是智己L6预售价格和900V超快充固态电池,但此类内容更像企业通稿。媒体观点方面,媒体认为汽车圈的营销“失格”事件经常引发舆论围观,汽车终归是产品导向型领域,良性竞争才有利于行业持续发展。

发布会后媒体报道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媒体观点

北京商报:车圈竞争扭曲,少一点花把式

这些年,友商撕破脸,自媒体疯狂带节奏,汽车圈的营销“失格”事件经常引发舆论围观。不分青红皂白地歪曲事实,甚至一味营销倒向流量至上,反映的恰恰是汽车圈扭曲的“竞争”。中国市场早已度过早期阶段,进入充分竞争时代。市场充分竞争的目的也是倒逼企业强化自身优势、弥补各自短板,用技术创新推动产品创新。当产品层面形成口碑,形成差异化竞争,“黑公关”“水军”等也自然没有了用武之地。

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智己汽车向小米汽车致歉,紧盯友商不如紧盯消费者

虽然有竞争才有进步,竞争应该是良性的,但是这种紧盯对手的做法,的确容易擦枪走火,明里或暗里,让品牌之间发生矛盾和纠纷。在紧盯对方的前提下,更应该注重细节,不能出错。否则,哪怕博得了流量,也可能是“负资产”,对自己的营销产生不利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品牌紧盯竞品,不如紧盯消费者,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创新产品的竞争力,创新营销方式。


网友评论

受众关注点偏离,智己品牌形象受损

发布会前,网友讨论集中在智己L6价格、设计、配置等方面,讨论方向与智己L6产品细节相关度高。发布会后,约64%的评论集中在“智己错标小米参数”事件,有网友社交平台评论区表示,“智己格局小了”、“就会窝里横”、“这次我站小米”、“智己就知道蹭流量,支持小米”、“国产汽车应该团结”。且对于智己多次道歉发文内容,部分网友认为“阴阳怪气”、“茶里茶气”、“借道歉继续营销”。相比于智己L6的产品细节,大众恐怕更有记忆点的将会是小米“怒喷” 。

发布会前网友讨论话题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发布会后网友讨论话题分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析师观察

黑红并不是真的红,多次“翻车”败坏路人缘事实上,这已不止是智己首次在营销上的“翻车”了。智己汽车此前曾因“背刺”天使轮用户、CEO飙车被罚、车内包饺子、不满LS6和小鹏G6当对手等事件频频出圈,其营销之路可谓屡败屡战。路人缘和品牌也是车企影响力重要的构成,一旦形成“爱碰瓷”、“不严谨”这样的标签就很难摘掉。舆情处理不当易致次生舆情产生

“智己标错小米参数”事件获得关注后,智己汽车L6发布会现场CEO演讲内容也引来网友争议,其演讲内容称:团队同学努力到小孩子出生都会错过,短期连阳4次仍坚守在工作一线,还有同学狠心的把年幼的孩子送去寄宿制学校。有网友表示不接受道德绑架和苦难教育,引发公众对智己企业文化的质疑。

营销同样需要顺势而为小米、华为互相祝贺,被网友称为“梦幻联动”,网友呼吁各车企“格局打开”,此时“逆势”拉踩国内同行,只会让受众产生“不适感”。中国新能源车行业如今硝烟弥漫,无论是外部市场的较量还是内部车企间的角逐,都显得尤为激烈。若各车企能够放下成见,以开放的心态携手共进,共同抵御外部竞争的压力,相信整个行业将呈现出更加蓬勃的发展态势,取得更为出色的成果。

更多行业专业报告,请关注“百分点舆情中心”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