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游学征集古玉,驾车向南行驶,途径杭州,逗留两日参观杭州良渚古城遗址考古公园,以及良渚博物院,对于收藏家而言,意义非凡。

良渚遗址,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瓶窑镇,良渚街道境内,地处中国长江下游环太湖流域,年代为公元前3300年至公元前2300年,也就是5000年前左右,持续发展约1000年,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群。

良渚遗址发现于民国二十五年,遗址群中发现有分布密集的村落,墓地,祭坛等各种遗存,出土物中以大量精美的玉礼器最具特色,这些遗迹,遗物的发现,显示出良渚文化遗址群已成为证实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最具规模和水平的地区之一,良渚遗址是“良渚文化”的命名地,它的发现对研究长江下游地区的文明起源,具有非常重要的学术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渚古城遗址参观受益匪浅,出土遗迹表明,五千年前良渚时期,即存在功能完善的王城,选址群山环抱之地,削山为基,夯土筑墙,建王室,夯广场,堆神台,积粮仓稻谷二十万斤,这一切迹象都表明,良渚时期王权制度已经确立,社会等级制度已经非常完善,平民集中化生产管理的基本社会秩序已经基本完成,可想而知,当时兵卒的统一化战斗力堪称恐怖,这些所见所闻,对于收藏家们研究良渚文化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踏寻半晌收获满满离去古城,第二日稍作休息参观良渚博物院,良渚博物院距离王城遗址大约四五公里左右,建筑简肃典雅,山水相连,良渚遗址更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展览依托水乡泽国,文明圣地,玉魂国魄三个展厅,展示了良渚遗址和良渚文化的考古成果,遗产价值,体现了良渚文明在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独特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良渚博物院对于文物历史解读非常可圈可点,逛完博物院也增长了许多见闻,但是当逛到玉壁展览区的时候,内心却非常疑惑,根据常理来说,良渚博物院古玉器是世界人民的良渚学习圣地,也是许多收藏家们初期学习的标杆,按照常理来说,不应该出现不符合,标准器特征的器物,多角度观摩半晌,越看越疑惑,良渚博物院怎么会征集这样的器物,堂而皇之的展览。

如下图所见,良渚博物院标注征集,并非遗址出土,博物院社会征集也属正常,但是这件器物与其他遗址出土玉壁相比较,却显得那么格格不入,多角度观摩发现,玉料熟旧程度,制作切割工艺,解玉砂的游离风化,特别是沁绺皮壳的腐蚀风化,都不符合良渚同时期玉壁特征,这样的器物用于展览,到底又是出于什么目的昵,难道是为了考验大家眼力的耐药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样的玉料同样的坑口状态,为何会出现不同的制作的工艺,不同的玉料老化,不同的沁绺腐蚀钙化等等等等,如果这件器物出现在某些小拍也就罢了,没想到堂而皇之出现在良渚学习圣地博物院,属实让人感觉非常意外,对于我们收藏传统古玉的人来说,情感上很难接受!

通俗一点讲,这件连老料老工艺制作的高仿玉壁都算不上,充其量只能算是近现代中级生意货,浑身上下更是漏洞百出,稍微有点古玉研究基础的都能分辨良弊,如果良渚收藏家们以此为标杆学习,那以后还谈什么良渚,还谈什么收藏,还谈什么五千年的文化,谈谈笑话吧,观之痛心疾首,呜呼,悲哀!


方叶之

一线实战收藏家

古玉收藏苦行僧

实战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