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锋利的镰刀不是房地产、股市或者理财,而是通货膨胀焦虑!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

这是20多年前,央视经济频道一档理财节目的宣传语,如今却变成了“你不理财,财不离你”。

从1998年起,中国经济进入一个长达10年的低通胀时期。

其间,只有2004年的通胀率超过3%,其余年份都低于2%,甚至有三年出现了负数。

2007年,随着猪肉价格大涨,月度CPI几乎都在3%以上,并且还出现了加速趋势:7月份突破5%,8月份起突破6%。

广州10年没有涨过价的普通盒饭,从5块钱涨到了6块、8块甚至10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又流传着一句话,“你可以跑不赢刘翔,但一定要跑赢CPI”

刘翔虽然不是专业百米运动员,但最好成绩为10秒4,全国也没有几个人比他快。

因此,“你可以跑不赢刘翔”听起来很搞笑!相当于对国足说:你可以踢不过巴西。

这句无厘头的戏谑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焦虑,经过媒体广泛传播后,又进一步加剧了人们的焦虑。

当时处于大牛市的最后阶段,中国石油顶着“亚洲最赚钱公司”的名号回归A股。

于是,许多人冲进了股市,以48元的高价接盘。

股市镰刀太锋利,还是买楼好!

为此,房地产专家创造出“刚需”这个名词。

刚需,即刚性需求,并非一个很严谨的经济学术语。

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为零,被称为刚性需求。

食盐是典型的刚需品,涨价不会显著降低销量。

然而,并没有绝对的刚需品。

价格越低,需求弹性越小;价格越高,需求弹性越大。

一种商品在涨价过程中,需求弹性是不断变化的。

一块钱一包的食盐涨到两块钱,可能不会降低销量;但涨到1000块,消费者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钱包了。

房地产刚需的逻辑是婚姻,年轻人结婚必须买婚房。

于是,房地产专家又创造出一个新说法,认为丈母娘是中国房价飙升的推手。

这锅甩得真漂亮!

房地产作为投资品,价格上涨也能刺激销量,但最终还是受制于居民加杠杆后的极限购买力。超过这个限度,就没人接盘,很多高位入场者被套牢了。

除了股市和房地产,还有各种各样的镰刀,总有一款适合你!

专坑富人的信托,门槛至少100万;为中产定制的P2P,100块就能起投;还有适合穷人的基金,1块钱就能买卖。

营销人员的宣传套路就是制造“通胀焦虑”:货币超发总要有个去处,不是房价涨,就是股市涨,或者物价。

然而,现实狠狠打了他们的脸,2023年一个都没涨。

稍有点金融常识的人都知道,房地产不是蓄水池,而是创造广义货币的印钞机。

90%以上的焦虑都是由攀比引起的!

看见身边的人投资赚钱,自己不淡定了。

即使身边没有这样的人,但各类资讯APP推送夺人眼球的理财“神话”,也会让人寝食不安。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通胀焦虑是最锋利的镰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