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管女优的表演多么诱人,我想,还是不要在贤者时间写作吧。

中午时分,在看「犬的记忆」时,脑海中闪过一张照片,一张并不存在的照片。

和朋友骑车去济南的路上,在天色昏暗的下午,即将穿过黄河上的大桥之前,我们在某个小桥口休息,我向右前方望去,大货车从身边经过,纷纷驶向不远处,那个只露出一半的上坡。

『那条弯弯的坡道,如蛇皮一般,在黑暗的天地之间散发着绸带似地银光。』——我掏出相机,迅速拍下了这样的一张照片。

这就是在我脑海中出现的,但从不曾从我手下诞生的照片。

我冷静下来回忆,其实那时候,天色只是昏黄,还未至漆黑,可不管出于什么原因,我一旦想起那段旅程,坡道都是如蛇皮般,在黑暗天地间散发银光的样子。

久而久之,记忆更加清晰,我更加清楚,那张不存在的照片,并非我那一刻亲眼所见的坡道。

其实我站在小桥口,直立身体时所见到的那条坡道,远没有那么有画面感,否则,我再没有审美素养,也一定会把它拍下来。

但是我清楚地记得,我不仅没有拍下想象中的照片,我就连快门都没有按。

但此刻的我,却以我希望拍下的照片的形象,篡改了它在我记忆中的样子,在被那张照片愉悦之余,我问我自己。

——我为什么喜欢这样一张照片?

——我为什么想要拍下这样一张照片?

——我为什么会在脑海中见到这么一个场面?

——那一条坡道,究竟是出于什么原因,这样牢固地刻在我的记忆中,以至于那一趟旅程,我几乎只记得这么一个会让我用照片牢记它的场景?

——那一条坡道,被我以这样的方式(照片)记录在脑海中,然而那条坡道,真实的形象是什么样?

——直到现在,我认识那条坡道吗,我真的记住了那条坡道吗?

我不知道对于热衷于旅游的人来说,旅游的趣味到底在哪,旅游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

如果没有相机,它们会不会去旅游,但对我个人来说,如果旅游没带相机,那么,我会感到莫大的失落。

那趟旅程就完全失去了继续行走下去的动力。

有人说要在旅行中「找到自己」,但以我的个人经验来看,用相机拍下眼前所见之物,无论熟悉还是陌生——大概率是陌生,拍下的一大堆陌生的景物,对于归家后的自己来说,毫无趣味可言。

旅行,可能会在印象中鲜活——比如和朋友回忆旅行经过时,但却在照片中死去——照片,只能独自观赏。

去济南时的我,还没写摄影,只把照片当成记录,等回家后,把它们作为见证,但到家后,只翻了一遍,就全部删除了。

旅游后回到故土,会感到失落。

现在想,这种失落并不在于我没有尽数拍下我眼见的那些陌生的事物,而恰恰在于,我在济南的那几天,只见到了陌生之物。

在写下摄影文章之前的我,如此看待旅行时的摄影,即,「出远门,去拍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甚至,现在的我,仍然这样看待旅行摄影,然而当我真的骑上车,进入田间小径,骑上镇子中比较狭窄的道路,城市中的大路,坐上火车从那里回来,坐在室内看待我这一趟的拍摄行为时,我认为我所做的,不是「拍不一样的东西」,而是「在不一样的地方拍照」。

前后的区别就在于,是否将陌生转为了熟悉。

在熟悉后再度发现的陌生,才会让自己有满足感,没有经历「陌生—熟悉—陌生」的过程,旅行就只会带来乏味。

旅行,就只是一层薄薄的丝袜般的皮肤,没有骨头、内脏、血液。

只有在用自己的眼光将眼所见的事物转化成了符合自己视角的照片后,一切行为,一切景物,才能填充自己。

不管之前,旅行对我意味着什么,总之使用相机之后的自己,无论如何也不会和使用相机之前的自己一样了。

只要停下了行程,就一定要按快门。

用照片,用符合自己印象的照片,将旅途转化成只为照片的功利的娱乐。

即便照片很阴森,色调十分黯淡,甚至恐怖,也都只会成为回忆时娱乐的佐料。

只要拿起了相机,对着不知为何吸引了自己视线的事物按下了快门,记录的意义就已然消失了。

那一条坡道,早就不是我骑行到那里时所看见的坡道了,曾经见过的事物,被我当作了附着自己情绪的画布,肆意编排。

所谓的记录旅行,只需要在任何一个想按下快门的地方,拍下符合自己情绪的照片而已。

那些陌生之物,只有这样,才能变成熟悉之物。

真想熟悉一座城市,那不是几天的旅行可以办到的,旅行时摄影的意义,也不在于用照片复刻眼前所见。

世界那么大,我们所能做的,最多只是记录下自己见到它们时的情绪而已。

将陌生的事物,转化成自己熟悉的情绪,这就是我认为的,对于个人来说,旅行时使用相机的意义。

旅行时使用相机时,所谓的真实的记录并非不存在,只是,要真实记录的是情绪,真实的情绪,而非只为一张好看的照片而精心编排的构图。

将自己的情绪和事物融合在一起,将世界变成自己情绪的画布,不要把相机当成画笔。

旅行的重点并不在于是否见到了从未见过的景物,而在于以怎样的心情见识那些景物。

想让旅行有意思,就带上相机,不停地拍照吧,把自己黏糊糊的情绪射到照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