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电车、充电桩均属“电磁辐射”

每当提及辐射话题,公众自然而然联想到身边的诸如手机、电脑及微波炉等常见电器,并倾向于将它们与医疗场所中的X光透视、CT扫描所产生的辐射划等号,误认为这类家用电器同样具有放射性,从而可能对人的身体健康构成潜在威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日渐普及的当下,部分车主对于车辆运行过程及其在充电站充电时是否会产生有害辐射的问题尤为关切,甚至心存忧虑。

实际上,这其中存在着普遍性的认知误区,根源在于大众未能准确区分“电离辐射”与“电磁辐射”这两个概念。大家所担忧的真正有害的辐射类型,即所谓的“核辐射”,是指“电离辐射”,它确实具有诱发癌症或损害DNA结构的可能性。相反,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如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电动设备等所释放的辐射,实际上是“电磁辐射”。

需要澄清的是,任何带有电流活动的物体都会伴随产生“电磁辐射”,因此,不论是电动汽车还是充电桩工作时释出的辐射,严格来说都是“电磁辐射”范畴,而非危险度更高的“电离辐射”。这意味着,尽管电动汽车与充电桩的确会产生电磁辐射,但这种辐射性质不同于电离辐射,无需过度恐慌,它们在合理使用下并不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02均低于警戒标准,可放心使用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电磁辐射”全然无害。当电磁辐射的强度超出特定阈值并达到“电磁辐射污染”的程度时,确实能够对人类健康带来不良影响。

现行的国家电磁环境控制限值标准设定了磁场辐射安全限值为100μT,电场辐射安全限值为5000V/m。经过权威机构测定,新型电动汽车在驾驶室内的磁场辐射水平通常维持在较低的0.8至1.0μT,而后排座位则更低,介于0.3至0.5μT之间;车内各个位置的电场辐射强度均低于5V/m,这些数值充分符合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甚至还比某些传统燃油车的电磁辐射更低。

针对充电桩运行时的电磁辐射情况,数据显示其平均值约为4.78μT,而在充电桩枪头和充电接口处的电磁辐射稍高,为5.52μT,尽管这一数值相较于车内平均辐射值有所提升,但仍然远低于100μT的电磁辐射警戒限值。而且,在充电过程中,只要保持与充电桩至少20厘米的距离,辐射水平便会迅速衰减至几乎为零。

至于网络流传关于长期驾驶电动汽车会导致脱发的说法,有专家分析指出,这种情况可能更多与驾驶员长时间驾车、作息不规律、精神压力过大等因素相关,并非直接与驾驶新能源汽车有关联。

03不建议:充电时人待在车里

即使消除了关于“辐射”的安全隐患,仍不推荐人们在电动汽车充电时留在车内。主要原因在于,尽管当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和充电桩技术水平已相当先进,但由于动力电池本身的特性和局限性,无法彻底排除热失控风险。另外,在充电过程中,若开启空调系统或使用车载娱乐设施,将会延长充电所需的时间,从而影响充电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