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网报道,4月10日,印度总理莫迪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印两国应该抓紧时间,解决两国持续多年的边界问题。莫迪还称中印关系对印度至关重要,而且意义重大,中印作为两个大国,两国关系对世界和平都十分重要。因此莫迪强调,希望通过外交和军事层面进行具有建设性的沟通,恢复两国边境的和平与安宁。

相比于莫迪此前的强硬表态,如今显然其态度出现了软化,那为何莫迪突然选择改口了呢?

印度是一个割裂的国家,大多数政商界精英和印度底层民众之间存在巨大的鸿沟。精英阶层对中印之间的实力差距可以说是一清二楚,但在激进的民族主义裹挟下,大多数印度精英只会迎合这种情绪或者保持沉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莫迪

在这个背景下,硬生生造出了“东方小孟买”和“寻找中国贫民窟”的网络笑话梗。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因为激进的民族主义情绪,造成了印度民众难以看清楚中印之间的差距,这也给莫迪政府所推动的现代化建设造成阻碍。

莫迪作为印度政治精英的领袖,不会看不清中印之间的差距,更不会看不到中印关系恶化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说实话,莫迪虽然相较于上一任印度总理辛格在民族主义的处理上不够老练。但莫迪绝对是一位合格的政治人物,其上任所推出的几项发展政策,都可以说是对症下药,虽然手法不那么光鲜,但如果能够继续执行下去,印度完成工业化也不是纸上谈兵。

中印关系

为此,莫迪在民族政策上选择了激进的宗教民族主义,导致印度舆论在涉外问题上一直都保持一种高亢的情绪,甚至印度国内还开始出现排外情绪,尤其针对有着矛盾分歧的邻国中国,甚至连莫迪自身都遭到一定程度反噬。像是当年的班公湖冲突,莫迪就说了一句中国军队没进入印度领土,就遭到了印度民族主义者的疯狂反扑,骂莫迪是“卖国”。

印度想实现工业化,但一没有原始资本积累,二没有厚实的工业基础,更要命的是还缺乏有利于印度发展的外部环境。换句话来说,印度现在根本就不具有自身完成工业化的能力。

那印度要如何发展工业化呢?就只剩外国投资了,西方国家早早就完成了产业转移,尤其是美国,产业空心化严重,所以在搞高端产业回流,欧洲同样是如此,那么印度工业化只剩下了一条路,等着中国这个庞大的工业国逐渐完成产业升级,然后把这些产业向外转移,印度从中分一杯羹,最起码能保证印度工业化的起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问题在于,一边等着中国“送救济粮”,一边在中印边境挑事,中国显然不会无动于衷,更不会让产能转移到对我们有敌意的印度,毕竟东南亚还有一大帮国家等着中国产业转移,这样搞印度不要说吃肉,连汤都喝不到。因此,这可能是莫迪在中印边境问题上态度软化的最重要的逻辑。

不过话又说回来,这事可能还真不能完全怪到莫迪头上。就拿印度防长前一天的表态来举例,4月9日,印度防长辛格在接受采访时强硬表示,中国新增藏南地区地名,将会造成中印关系恶化,并且印军有能力在适当的情况下进行回应。莫迪政府和印度军方的回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印度政府和印度军方是存在矛盾的。

具体来说就是,莫迪根本管不住军方,尤其是印度陆军。再有印度作为继承了英国文官体系的国家,政府对军方的控制能力并不高,在印度国内的核心利益问题上,莫迪政府几乎可以说是不敢有半点越界。

印军

莫迪要在印度军队中有话语权的话,印度的军改和年金改革就不会举步维艰了。莫迪为了方便对军方的管控,亲自扶持了一个自己的军方心腹,就是印度国防参谋长拉瓦特,结果其前两年坐直升机摔死了。

我们知道,印度军方的利益向来不允许政府染指。比如在军费问题上,因为中印关系的问题,印度陆军的军费逐年攀升,然而武器装备和战术却没有较大提升,反而因为吃掉大量经费导致印度军队难以实现现代化。而印度作为一个三面环海的国家,按道理说印度洋一定是印度的优先战略选择,但现在却把重心放在了边境的陆地上,这本身就很怪异。

所以,莫迪的这一表态的背后逻辑,目的是为了推动国家工业化,以及国家军事发展的正常化,而不是仅仅把目光盯在与中国边境纷争上,毕竟中国应对印度没啥压力,但印度为了应对中国,那压力可就太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