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甲辰龙年三月初三,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如期举行。

今年的拜祖大典,与往年不一样。2024是甲辰龙年。龙,是最有特色的中国图腾,也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龙,与黄帝有很多关联。

黄帝,出生于河南新郑轩辕丘,统一了黄河中下游的中原部落,被尊祀为“人文初祖”。龙,起源于河南。1987年,距今6000多年的“中华第一龙”在河南濮阳出土,见证了中华民族为龙的子孙的事实。年老时,黄帝乘龙升天,龙须断而成草,大弓坠而化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帝和龙,都是中华文化的象征)

也有一种说法,龙是黄帝创造出来的图腾。黄帝打败炎帝、蚩尤之后,巡阅四方,“合符釜山”,从各部落的图腾中抽取了一部分元素,重新组合成了一个新形象—龙,即黄帝合符造龙。

在龙年祭拜黄帝,具有非常特殊的意义。

龙年的解家河南菜“拜祖招待宴”,有了说不完的故事。

【河南菜的文化底色之一:融合】

黄帝,天下共主,是天下统一、民族融合的象征。龙,角似鹿、头似驼、眼似兔、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融合了多个动物的特征,更是融合的象征。黄帝和龙,都是中华民族大融合、大统一、大团结的象征和期望。

(红薯粉条:河南人把舶来的红薯做出了河南的味道)

融合,也是河南菜的文化底色。河南菜一直善于吸收外来食材为我所用,创造出一道道美食。辣椒、西红柿、红薯、花生、胡萝卜……这些都不是原产于河南的食材。早在清末民初,在开封的又一新等百年老店的头牌菜中,葱烧海参就是压轴的大菜。2021年,葱烧海参制作技艺被列入郑州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河南人把不善于本地的食材做出了花样。

本次拜祖招待宴,有几道菜就很好地呈现了河南菜的融合。

兰花苔炒咸肉。兰花苔这个食材就是一个融合的产物,由西兰花与芥蓝杂交选育而成,风味独特,是一种难得的高端蔬菜。兰花苔炒咸肉,青红交织,荤素搭配,兰花苔口感脆嫩,咸肉香浓鲜美,口感层次丰富。

虾仁烧禹州粉条。这道菜精选许昌禹州的红薯粉条。红薯就是一种很典型的外来食材,原产于中美洲,明万历年间进入中国。许昌禹州红薯粉条色泽黄亮,身干条细,均匀片薄,韧性好,拉力足。粉条与虾仁同烧,虾仁细嫩鲜美,粉条柔韧有嚼劲。

老鳖靠河沿。这道主食采用玉米面制作。玉米也是来自中美洲的外来食材,和红薯同期进入中国。玉米面饼是很多河南人的儿时记忆,也是一种非常健康的碳水。

除了食材的融合,河南菜最大的特点是烹饪方式的融合。主流的荤菜都是荤素搭配,即便是切盘牛肉,也要搭配绿蒜或葱丝。

融合,早已成为河南菜的本能。

【河南菜的文化底色之二:和谐】

厨师的祖师爷,商朝的开国名相,伊尹在三千多年前就提出了“五味调和论”:五种味道的调和应该达到一种精妙的平衡,即“鼎中之变,精妙微纤”。

和谐,由此成为河南菜的主要特征,也是河南菜贵为八大菜系之母的重要依据。

按照伊尹的要求,菜品应该达到这样的标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酸而不酷,咸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腻”。

今天,河南菜的口感仍然坚守了“咸鲜为主,五味调和”的特点,不酸不辣不甜不咸不苦,凡事追求一个适度,没有特别刺激的口感记忆点。河南菜普适性非常强,但做好确实很不容易。

绿蒜南阳牛肉。河南南阳黄牛肉,是中国五大黄牛品种之一,南阳黄牛肉质细嫩,大理石花纹明显,肉质细腻且香味浓郁。这道菜主打一个“咸而不减,辛而不烈”,再搭配爽口酸甜的绿蒜,标准的河南式吃法。

灌汤脆皮鸭。这道菜外皮发亮酥焦,入口脆香;鸭肉细嫩醇厚,汁水饱满且没有肥腻感,不多加调料,一口就让人吃到鸭子的原香。“熟而不烂,肥而不腻”是对它最好的描述,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熟而不烂,肥而不腻”是伊尹提出的标准,非常考验厨师的功力)

脆皮五花肉。作为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网红菜品,脆皮五花肉外皮酥脆可口,而内部的肉质则嫩滑且富含肉香,这种组合使得每一口都充满了层次感。这道“熟而不烂,肥而不腻”的菜不但考验厨师的功力,还对食材要求比较高。信阳黑猪肉以其完美的肌间脂肪,塑造出了肉质鲜美、口感细腻的口感。

鸡汤牛肝菌。四条腿的不如两条腿的,两条腿的不如一条腿的。将两条腿和一条腿的食材一起烹调,异常鲜美。牛肝菌的滑嫩,鸡汤的鲜甜,喝上一口,仿佛置身于清新的山林。可以说这道菜也达到了“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哝”的标准。

相信物极必反,不那么激烈,不那么出头,凡事有度,适可而止,和谐中庸,就像河南人一样。日久见人心,河南菜也一样。

【河南菜的文化底色之三:不忘本】

中国人的胃很敏感,“莼鲈之思”能让人弃官归乡。由此可见,中国人的胃永远属于故乡。也只有本乡本土的食材,才能做出最有当地特色的美食。从科学方面看,每个地方的水土气候都不一样,所孕育的食材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

河南境内有山地、丘陵、平原、水域,地貌丰富多彩。南北纵贯温带与亚热带,地跨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四大流域,孕育了多种多样的优质食材。河南十八地市,都有拿得出手的食材。

(只有焦作温县的垆土中长出来的,才叫铁棍山药)

鹤壁田七(冬凌草)。在鹤壁太行山一带,当地百姓“户户有之”。田七(冬凌草)是一味中药,主要功能是散瘀止血,消肿定痛。民间有“日饮冰凌草一碗,亮嗓清音苦后甘”的说法。拜祖招待宴上的巧拌田七(冬凌草)这道菜,口感清脆嫩滑,凉爽宜人,还有清热去火的功效。

焦作铁棍山药。只有在焦作温县的垆土中长出来的,才叫铁棍山药。为了保证土壤肥力,五六年才能轮种一次,挖的时候还要非常小心。铁棍山药营养良好,药用价值高,在古籍记载中便已入药,是山药中的精品。这道麦片铁棍山药这道菜口感外酥里糯,绵软入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商丘垛子羊肉。垛子羊肉为商丘四大名吃之一,选用豫东白山羊,其肉质细腻富有韧性,营养丰富。垛子制作工序繁琐,要经过七个小时的熬煮,煮熟后按肉丝顺序层层堆叠,每一层都放少许调料入味。然后包起捆扎后用木板压垛子,冷冻两天后方可食用。成品垛子羊肉,每一片都有筋有肉,鲜而不膻,肉质细嫩。

南湾鱼。“豫南明珠”南湾湖,水质良好,是国家一级水源地,营养均衡,没有过多的蓝绿藻,生长其中的南湾鱼肉质细嫩、肥美可口、没有土腥味儿,而且微量元素含量多,营养高,头部肥大富含DHA。金汤南湾鱼,解家河南菜的招牌菜,汤鲜味美,肉质细嫩,异香扑鼻,汤色呈现出金黄色泽,非常的大气。

用本乡本土的食材,做本乡本土的菜。不忘本的河南人,永远忘不掉家乡的味道。不管离家多远,一碗家乡饭,几句家乡话,总能打开河南人的心扉。

【河南菜的文化底色之四:顺应天时】

关于吃,祖籍河南商丘的山东人孔子用了74个字来讲吃的规矩,其中就有一条“不时,不食”。在吃的方面,顺应天时很重要。食物得天地物候之气而生,它的性质与气候环境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如果不是应季食物,就没有那个季节的特质,营养价值就会打折,会改变食物的性质。“不时,不食”,是对食材起码的尊重。

(粉蒸面条稞,是很多河南人的儿时记忆)

在什么时候吃什么食材,河南菜是有讲究的。会做菜的人认为,你怎么对待

食材,食材就怎么对待你。逆天,是万万不得的。

粉蒸面条稞。蒸菜是河南人对食材的独特处理方法,面条稞是河南人的儿时记忆。面条稞、荠菜、面条稞、马兰头、灰灰菜、榆钱、槐花……是河南人度春荒的得力助手。把面条稞裹上面粉,上锅蒸熟,拌上蒜汁香油,面香、蒜香、野菜香,鲜香可口,十足的河南春天。

妙手香椿桃仁。香椿是河南春天仅有的几种蔬菜之一,可腌制,可凉拌,可小炒,做法多样,满屋奇香。香椿与桃仁搭配,清甜爽口,略带回甘。

在什么时间吃什么菜,什么时间做什么事。顺应规律,就是河南人对待世间万物的态度。

【河南菜,河南文化的集大成者】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黄帝祭拜已经延续约5000年,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有了明确无误的文字记载。秦汉以后,几乎所有的王朝,都把祭祀黄帝列为了国家行为,进行恭拜。它是后人与祖先进行精神沟通的过程,也反映了中国人天地人神和谐共生的观念。

“拜祖招待宴”政治意义与社会意义都非常重大,自然要拿出最能体现河南餐饮水平的菜品。

2024解家河南菜“拜祖招待宴”,共18道菜品。每道菜品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每道菜背后都是河南人对美食的深刻思考。它不仅是来自河南18地市的食材,采用河南特色的烹饪方法,以河南的热情招待贵客,更是河南文化的具体展现。河南文化中的融合开放、和谐中庸、顺应天道、不忘本,都蕴藏于一道道美食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家河南的拜祖招待宴,河南食材,河南风味,河南文化,欢迎每一个回老家拜祖的中国人。

拜祖回老家,就吃河南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