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从赵珈珈记事起,她的父亲赵尔陆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模样。长大后,她和兄弟姐妹坐在一起,讨论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有的说他是马克思主义者,有的说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

赵珈珈更偏向于后者,父亲给她的印象是一个共产主义的圣徒,他对后辈的要求,是做一个信守信仰的普通人。

“坚守信仰的普通人”

赵尔陆1905年出生在晋东北的一个村庄里,这一年,正是孙中山先生在东京创立同盟会的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尔陆

同盟会成立后,很久就有50多名山西籍留日学生陆续成为同盟会的成员,这些成员回国后,又在山西这片土地发扬光大。赵尔陆就是在山西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

1926年,受先进思想影响的赵尔陆,加入了西北革命同志同盟会,跟随共产党人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革命运动。

当时,阎锡山和北洋军阀勾结,逮捕了许多学生和共产党人,赵尔陆由于和共产党人频繁接触,也被列入了逮捕的黑名单中。

但赵尔陆丝毫不畏惧,为了追随共产党,他不远万里独自去了南方,好不容易到了才到了武汉。

不负苦心,赵尔陆找到了当时在国民政府任职的董必武、林伯渠等同志,并通过他们的引荐,加入了由贺龙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教导团。

不久,南昌起义爆发,赵尔陆参加了人生第一次战斗,见证了中国革命历史上最艰难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昌起义后,朱德、陈毅率领起义军北上,赵尔陆是红28团2营6连的党代表。赵尔陆一心想跟着组织闹革命,但当部队走到江西崇义县新地圩时,他发现了不对劲,部队离根据地和军部越来越远,却离敌人的主力部队越来越近。

与赵尔陆要好的李建林连长、机枪连党代表何笃才以及四连连长粟裕也发现了不对劲,他们立即找到营长袁崇全询问原因。

然而,袁崇全面对他们的质问却支支吾吾地说不明白,营党代表杜柏松出来帮腔说:“这是朱德单独交代的。”

很明显,杜柏松的说辞并不能服众,赵尔陆和众人面面相觑,他们内心早已有了答案:“袁崇全和杜柏松已经叛变。”

果然如赵尔陆等人想得不错,袁崇全串通杜松柏等人,想要裹挟部队叛变投敌。赵尔陆与众人商量后,决定不打草惊蛇,先带着各自部队放慢行军速度,之后趁着与叛徒逐渐拉开距离,再火速掉头,急行军赶回军部,向朱德、陈毅报告情况。

参谋长王尔琢无法接受袁崇全就这样叛变了,亲自带兵追赶,想把叛徒和蒙在鼓里的部队劝回来,不料叛徒顽固不化,将王尔琢杀害了。

王尔琢

王尔琢在部队中名望很高,很受领导和战士们的欢迎,他的牺牲激起了受欺骗红军的愤慨,他们幡然醒悟,识破了叛徒的阴谋。最终,这支几百人的部队,除了一个放哨排没有回归,其他战士全部归队。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最低潮、最艰难之际,赵尔陆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面对人生的分岔口,面对诱惑,赵尔陆选择了一条最艰难却正确的一条路,因为他是一个坚守信仰的人。

此后,赵尔陆又将这个精神传递给了下一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尔陆

因一道萝卜菜,赵尔陆怒斥女儿

赵尔陆将军戎马一生,和妻子郭志瑞结婚几十年恩爱无比,但遗憾的是,他们始终没能有自己的孩子。

1940年,郭志瑞生下了一个健壮的男孩儿,因战斗环境恶劣没办法把孩子带在身边,只好寄养在老乡家里。可半年以后,这个孩子还是夭折了。

百团大战前,他们的第二个孩子即将出生,生产当天郭志瑞难产,生了两天两夜都没有生下来。就在郭志瑞和腹中孩子命悬一线时,前方传来战报,赵尔陆必须立即上前线。

看着奄奄一息的妻子,赵尔陆还是上了马背,对军医和帮忙生产的几位同志说:“你们给她准备后事吧!”

很多年以后,郭志瑞说起这段往事仍然非常难过。她虽然也是一名战士,也天天和鬼子兵戎相见;她虽然也懂得丈夫的指责,不允许他守在自己身边,但当听到丈夫的那句话,心里还是感到深深的失落和无助。

即便事情过了许多年,当年的事情仍然记忆犹新,但郭志瑞不怨怪丈夫,因为她是一个共产党员。

后来,孩子生下来了,但由于缺氧时间太长,生下来时就没了气息。更糟糕的是,郭志瑞得了产后热,经过很长一段时间才恢复,身子也因此留下了后遗症,从此不能再生育。

解放后,生活逐渐稳定了下来,赵尔陆和郭志瑞商量,决定从各自的亲戚里过继一个孩子,组成一个完美的家庭。于是,赵尔陆从哥哥家过继了一个儿子,郭志瑞从亲姐姐那过继了一个女儿,也就是赵珈珈。

家乡亲人穷苦,大部分孩子无法受到良好的教育,赵尔陆就把侄儿、侄女、外甥、外甥女六七个孩子都接到自己家,让他们读书认字。赵尔陆对孩子们不严格,唯一的要求就是一律不允许他们用他的车上下学。

赵珈珈发现父亲虽然不苟言笑,平常也一副严肃的样子,但赵珈珈只见过父亲发过两次火。

当时,赵尔陆的一个侄子在来看他,赵尔陆与他交谈了很长时间,一起吃饭的时候,侄子提到了入党难的问题,将原因归咎于单位政治空气不浓厚。

赵尔陆听后火气立马上来,批评道:“党的大门对每个人都敞开着,你自己不努力,为何不检查自己,却要找客观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珈珈和其他兄弟姐妹从没见过父亲发这么大的火,都大气不敢出。被批评的侄儿也紧张得不得了,好好的家宴不欢而散。

赵珈珈怎么也没有想到,父亲第二次发火居然是因为自己。

60年代初,正值三年困难时期,全国人民都吃不上饭,很是艰苦。当时兄弟姐妹都已出去工作,只有赵珈珈还小,在家陪父母吃饭。一家三口每天米面等主食不到2两,桌上菜色单一,很长时间都不见荤腥。

有一天吃饭,赵珈珈看到桌上摆的仍然是酱油烩萝卜,心里很是嫌弃,就发脾气说:“我不爱吃萝卜,干嘛每天都吃,就不能换点儿别的?”

赵珈珈说完,就感觉到了父亲的怒意。只见父亲“啪”地把筷子拍在桌上,指着她的鼻子说:“不好吃?那你到乡下去看看,我们顿顿吃的是农民的年饭。像你这样怕吃苦又不好好改造,非修正主义了不可啊!”

赵珈珈每天都陪着父亲读报,自然知道修正主义说的是“叛徒”,父亲因为盘萝卜菜将她与叛徒联系了起来,这事非同小可。从此以后,赵珈珈每次看到萝卜,就会想到父亲生气的脸,就会不由得约束自己的行为。

赵尔陆忠于党,忠于人民,在中国革命最艰难的时候,他毅然选择了跟党走。他言传身教,又将这些精神都传授给了下一代。

只可惜,赵尔陆将军的生命太短暂。1967年,国防工业办公室的一位机关工作人员推开他的办公室,吃惊地发现他坐在平时加班休息的小床上,身体向前倾,头垂在膝盖上,手里夹着一根已经燃尽的香烟,他已经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