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1909-1992年)出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成长于英国。他于1927年离家前往巴黎,参观美术馆,对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回到伦敦后,他在画室里用了两三年的时间,努力使自己成为所谓的“二流的装饰画家”。同时,他不断实验水彩画与素描,他的地毯设计和早期绘画、水彩,带有立体主义的风格。早期的培根承袭了毕加索的风格,逐渐在艺术圈中产生了知名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33年,培根的一幅《十字架受难图》被收入象征当时英国评论界指针性艺术著作的《当代艺术》,并于1934年举办了自己的个人展。然而,这一切外部的赞誉并没有带给培根以欣喜。相反,他对自己的绘画能力的有限与不足感到万般沮丧。他曾宣称自己受困于画面表现与真实间难达契合的极大落差之中,并一度放弃绘画,而回归到酒吧中。事后,他亲手毁去了绝大多数被他评为毫无价值的早期画作,并对这类早期画作绝口不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20世纪50年代,他以西班牙画家委拉斯开兹的名画《教皇英诺森十世》为蓝本,创作出50多幅《肖像研究》的变体画作品。这些生动而有力的变形,将教皇不可一世的统治变成了恶魔的形象。这些作品的尺寸较大,表现得铺陈壮丽,其用色与笔触让人想到16世纪威尼斯画派提香的作品。凭借其绘画作品的独创性和有力的风格,培根逐渐声名鹊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他拥有一个广阔的文化背景,深入研究过尼采的著作、样式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绘画,以及北欧怪诞风格画家的作品。他习惯使用人物形象作为图画设计的基础,并赋予画中可视世界的物体和场景感情色彩。他的作品中常常从过去大师的画中选材,但这些题材受到了个人经验和内在极度痛苦的影响。他的画作反映了当代都市生活的精神危机,是一种幻灭的、兽性的恐怖感情。
培根在1992年在西班牙马德里的寓所中去世。
至于他的画作特点方面,培根不仅吸收了前人的精华,也充分展现了自己的风格和情感表达方式。他的作品既独特又富有力量,使得他的名字和他的艺术一直被人们所记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临走前,“艺术名画”这些值得一读的美文还请您多多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