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西坡

今天多云,上午逛了个博物馆,珍惜每一个不下雨的春日。继续悟道。

最近琢磨出一个事情。我不知道别人有没有讲过,但即便讲过,也值得再讲一回。所有重要的事情,即便别人早就讲过,也需要用自己的话再讲一遍,只有这样才能融入自己的血肉。

我发现历史是有方向的,但不是人们通常理解的那样,人们通常理解的历史的方向有两种,一种是进步,一种是循环。

人们对历史的信念十分盲目而脆弱。打个所有人都能理解的比方,当历史的房价高涨的时候,也就是一种潮流兴起的时候,人们就会相信进步史观,相信房价可以涨破天,自己只要待在宇宙中心,不断加杠杆,就可以骑着历史的骏马驰骋。

这里所说的房价,只是一个比喻,不一定是指真实的房价。人类生活纷繁复杂,但每一个时代总能找出一个房价代表大多数人心知念之的事物。

而当历史的房价下跌的时候,人们就会转而相信循环史观。虽然自己过去也曾在房价的熏染下心醉神迷,但这个时候人人都会化身智者,我早就说过吧,我就知道,你看那谁。看谁呢,谁也笑话不了谁。当新的潮流兴起,大家都会好了伤疤忘了疼,继续新一轮的迷梦。

所以有些话,得趁着两轮迷梦的间歇来讲,才比较容易被听见。珍惜我们的贤者时间。

年轻时第一次系统读我们的古代史的时候,仿佛进入了一场层层嵌套的噩梦。每一场大乱,都要损失半数以上的人命。随着秩序一起消失的,不仅是无数的生灵与财富,还有千辛万苦累积起来的文化与技艺。每一个王朝建立伊始,都相信自己摆脱了循环,它们都会认真的汲取前朝的教训,但总有一些致命的BUG留下来,一开始微不足道,但渐渐积重难返。更让人感到恐怖的是,汲取前朝教训的举措本身,就会制造新的教训。

远在历史另一头的司马迁,就已经发现这个现象了,他说:“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每一朝都努力从上一朝栽倒的坑里爬出来,但每一种救弊方案,都会产生新的弊端。但我们仔细体会太史公的话,就会发现他并没有陷入绝望,而是留了一线光明给我们。司马迁说的是“若循环”,可见他知道在循环的表象之下,有新的东西出现了,或者新的东西迟早会出现。

就像丘吉尔在为内维尔·张伯伦所作的悼词中所说:“历史端着忽隐忽现的灯,沿着往昔的小径跌跌撞撞地前行,努力重建它的场景,恢复它的回音,用昏暗的灯光照亮旧日的激情。”

此外,这让我们对历史有敬畏之心,人类的全部文明在浩瀚的宇宙面前,仅仅是一根烛火。每一代人都注定无法终极地解决问题,但认清理性的有限性和它的背面,有可能让我们离愚蠢更远一点。尤其是当人类已经发明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工具,来杜绝那些低层次的愚蠢,就不要自作聪明重新发明轮子了。比如许多人已经谈厌了但永远值得谈的法律与市场。

再啰嗦一句,统共就这一根忽明忽暗的蜡烛,还去区分头是谁的尾是谁的实在是不知轻重缓急。

我喜欢马斯克的火星计划,不是我有多喜欢他这个人,也不是多么喜欢火星,而是他为我们创造了一种新的视野。当你想想60岁之前可能会有机会去一趟火星,一个新的关于文明关于历史关于文化关于自我的图景就会从水面下浮出来。你会意识到,地球各个角落里的诸多问题,已经失效了。你可以作为人类的一员,面朝星空,轻装上阵。

茨维格在《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写道:“在卓越的对抗中,壮烈的死亡可以生出新的生命,一次毁灭也可以生出攀登高峰的奋起意志。”

我最近琢磨出来的事情便是,历史不是通过一件一件克服过去的愚蠢和错误来进步的,历史有断裂也有飞跃,新系统会从旧系统的废墟里破壳而出,从表面上去比较新旧系统之间的异同是没有意义的。而最终,历史的目的是摆脱自身,让自己消失。终有一日,无历史的人将要出现在远方的地平线上,无历史也就等于拥有人类的全部历史。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