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这篇文章是脱不花面向管理者人群所写。她会用新书《干得漂亮》中实例来说明,作为一名管理者,应该怎么用好这本书。

如果你是一个团队的负责人,欢迎你把这篇文章作为“试用装”,借鉴思路,调整打法,让自己的团队在新的一年里干得漂亮。

来源:得到图书

作者:脱不花

我曾听过一个很动人的描述:所有的企业,都是在从现状走向愿景的道路上艰难跋涉的人。

静态地看,企业确实是一个单位实体。但当你贴近观察它时会发现,它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诞生、成长、发育、衰老,当然也会经历各种挑战——

外部市场竞争很激烈,暴露出内部组织能力跟不上,怎么办? 老团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想要传承下去很困难,怎么办? 队伍变大了,分工更细了,内耗和扯皮随之出现了,怎么办?

我自己是一家创业公司的CEO,上述问题都在我自己的工作中真实发生过。过去三年里,我也受邀去过一些规模不同、产品和人员类型差别也很大的组织,跟他们的管理层、员工一起交流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讨论该如何打造一个高效能的工作环境。

所以,这次我带来的新书《干得漂亮》不仅仅是写给职场人的工作指南,也是给各类组织,像是国企、事业单位、互联网公司在内部拉齐共识的行动手册。我希望通过解决各类职场通病,让一个组织可以在通往自身愿景的道路上走得更稳一些。

01

职场通病一:

下属干活不达标,自己不满意

先来看最扎心的一类问题,下属干活不达标,管理者自己不满意。在我调研的企业里,有大量的中层管理者甚至是老板表示,虽然自己也不想操这么多心,但业绩全靠自己一口气撑着,根本松懈不了。

这类问题出现的场景大致是这样的:布置一个任务,下属领命而去,从此跟自己的上级断了联系。直到截止日期就在眼前了,他才掏出一个在上级看来完全不达标的东西。一条条去教、让他去改肯定来不及了,所以上级只好自己上手干。

作为管理者,这种像“昭君出塞”一样的工作方式,我们都不希望看到。但咱先别做“有罪推论”,上来就说员工态度不好、能力不行。事实上,达标不达标,上级和下属对于“标”的理解可能完全不一样。

比如,两个下属同时接到一个任务,要写一篇发言稿。小张埋头苦想、字斟句酌,用几百字写了一个完美的开头。而小李在相同的时间里、用差不多的篇幅做了另一件事:拉出稿件的框架,把各部分的要点码放整齐。这样,上级光看框架和要点就知道他的思路对不对,哪里要修改、哪里可以继续往下推进,也能第一时间给小李反馈。

这是我在《干得漂亮》里讲汇报那一节提到的观点:干活别憋大招。你觉得自己的发言稿写得很完美,想给领导一个惊喜,但在执行过程中,“惊喜”往往会变成惊吓。相反,养成边确认、边汇报、边干活、边优化的习惯,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就更可能拿出标准线之上的成果来。

如果管理者能花点时间教下属,让下属采取正确的工作方法,其实,彼此都解脱了。

工作无外乎是这样:员工要学习“怎么执行一个任务”,而管理者也要学好“怎么布置一个任务”,咱得双向奔赴。任何一个能够被好好执行的任务,都满足下面这则公式:

好任务=目的+目标+达标标准

所有布置任务的人拆一遍公式就清楚了:

目的:要先让对方知道这个任务想解决什么问题,这样他才能在执行中主动想办法做得更好。就像那句名言所说,“知道为什么而战的士兵才是不可战胜的”。 目标:既然我们都知道,“既要⋯⋯又要⋯⋯还要⋯⋯”的任务谁也执行不了,那么在布置任务时,咱的目标最好是单一的,要警惕一个任务有好几个目标,甚至目标之间还彼此冲突。 达标标准:跟对方就达标标准,而不是最佳标准形成共识。因为每个任务都要综合考虑效果、效率、成本和长远价值等要素。不同的人对要素的偏好不一样,就很容易出现执行偏差。先在达标标准上和对方有一个共识,才能追求更好。

在此基础上,我的最后一点提醒是,管理者不能说完扭头就走,这就逼着下属“昭君出塞”,靠自己闷头干活了。可以在安排工作之后说一句:“谈谈你的思路?”让他把接到的任务重复一遍。

要知道,无论你说得如何充分,对方都会“丢掉”一部分信息。而让对方重述一遍思路,你就有机会发现问题,更好地查漏补缺。

这是接任务、布置任务时非常细节的注意事项。在《干得漂亮》这本书里,我把一个员工从入职第一天上班开始,在各种工作场景当中会遇到的问题都做了详细的拆解。比如,工作中遇到不会、不懂、不确定的东西,该怎么推进?再比如,找跨部门同事解决问题时,怎么沟通才不会让一个活儿像“回旋镖”那样,老是重新回到自己部门手里?

任何一个进入你的团队的下属,不管是新人,还是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人,你都可以把这本书发给他们,把它当作你们团队的操作手册,让他们先在意识上和工作习惯上打个基础。它就像是飞行员起飞之前要检查的那张清单,能帮员工查漏补缺,也帮你省下了一遍遍去教的时间。

员工更会工作,管理者首先就是受益者。

02

职场通病二:

员工协作成本高,什么事儿都找领导

Boss直聘的创始人赵鹏说过:一个企业最大的成本,就是沟通成本,以及同事之间的协作成本。作为管理者,你肯定对这句话有特别深的体会——

你的日程表经常安排得满满当当,不是开会在下属之间做协调工作,就是在各种工作群里救火、补位、说明情况。表面上看,活儿是下属干的,实际上,管理者为了让他们互相协作,一天下来搞得筋疲力尽。

管理者有时候肯定会想,员工之间能不能配合得更好一点?团队能不能自己运转起来?这样的话,管理者就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做一些真正重要的事情了。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想法,《干得漂亮》这本书就非常适合你。因为这本书里有相当大的篇幅,就是在讲怎么让员工之间、员工和上级之间、员工和跨部门同事之间协作起来,让他自带“协作”体质——什么事,他都能推动;什么人,他自己都能搞定。

你与其在协调的问题上疲于奔命,不如让下属自己掌握跟别人互相配合、让别人愿意配合的方法。

我给你举个书里的例子。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是在线上围绕着工作群办公。你会发现,有的员工在群里请人配合时经常被晾着,半天都没人接茬。结果是,要么他手里的工作得等下次开会时推动,进度总是落后;要么是你作为领导出手去干预,他表示很委屈:明明是同事不支持我的工作呀。

问题出在哪儿呢?你不妨先回想一下,那些在群聊里没人理的信息长什么样?

是不是像下面这样的:“产品上线一周年,要制作纪念短片,需要各个项目组提供3张团队照片,辛苦各个项目组确认抱走。”这样的消息发出去之后,群里一个上午都静悄悄。仔细一想,他连让谁来提交、什么时候提交、什么样的照片是好的都没说明,有人会搭理,才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群消息(修改前)

那在线上请同事打配合的时候,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首先,要和关键人物提前确认工作内容。注意,不是在工作群里确认,而是一对一私信确认。其次,将确认后的内容,在群里清晰明了地逐条列出来:一,此次协作的目的是啥;二,对接人是谁;三,什么时间按什么标准交付;最后,一定要明确,请对接人收到信息后回复“确认”。

群消息(修改后)

修改后的消息一发出,不一会儿的工夫,相关同事就把活儿各自确认抱走了,丝般顺滑。你看,事情还是那些事情,只是稍微转换了一下工作方式,工作就能迅速推动起来。我相信,你的员工下次再找人协作,就不再是前面那种情况了。

事儿是小事儿,但能力可是一步一个脚印长起来的。

当然你可能会认为,前面说的没那么难,我自己也能教,最让管理者窒息的是下属之间不对付,你一句他一句地抬杠,显得管理者队伍没带好。

下属不对付,表面上看,是某个下属或者某几个下属的人际关系出了问题。但实际上,如果一个下属真正经过了“职业化训练”,他应该会具备这样的工作能力:哪怕我和某个同事私人关系并不是很好,我也能理性地跟他一起完成任务,卓有成效地把工作推进下去。

怎么让员工具备这样的工作能力呢?我在《干得漂亮》里介绍了具体的方法:重建关系法,也就是第一时间澄清误会,让过去的不快迅速翻篇。

两个同事之间不对付,往往是在之前的合作里有误会,没有及时地沟通和解决。具体怎么做,书里都有具体的方法,让员工照着做就可以——在提高工作能力的同时,还能学着做个敞亮人。

当然,更重要的是,再次协作时,为了避免产生新的误会或者将误会加深,一定要学会将工作信息公开化:不仅要公开双方配合的项目、场合,比如所有的信息都要发到邮件组,让相关同事都能见证;还要公开标准,提前说清楚怎么样配合才算合格;甚至要将配合的时间和方式也都尽量公开出来,比如“不接受临时的工作安排”“有需求提前24小时说明”等,这样就避免了互相推诿。

通过这种方法,员工就可以用公开的工作信息和合作规则,管理好彼此的合作关系。如果能完成这样的工作调整,员工之间最多就是心里有那么点儿不痛快,而不至于上升到管理者那里,变成一个烫手山芋。

请相信,如果你的下属都能养成这样职业化的工作方式,那么你的团队,无论是氛围还是业绩,都会发生质的变化。其他人看在眼里也会觉得,你的管理能力很过硬。

03

职场通病三:

员工干活没目标,经常把活儿给干丢了

最后,管理者带队伍打仗,其实特别怕员工干活没有目标感——虽然我能按照你的要求,兢兢业业地把事儿给做了,但我不知道为什么而做——这样肯定没有主观能动性,更不会有创造力。

如果一个员工干的活儿跟他应该达成的目标是脱节的,那最终的结果是,虽然看起来挺忙挺辛苦的,但事儿能不能办成办好,就只能靠命了。

我曾多次见过这样的场景:公司办活动,邀请他们的客户来到现场。为了表示对这个活动的重视,平时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领导表示也要参加。负责活动的同事干得很起劲,但却忘了一个目标:要让所有来到现场的客户感到很尊贵、受重视,干着干着就变成了要让我们的领导感到很尊贵和被照顾。所以就会出现“当着很多客户的面,所有人都在照顾、巴结自己领导”的行为。

你说员工有什么坏心?一点没有,就是把活给干丢了。

看到这里,先别着急,哪怕是“员工干活没目标感”这个看起来有点虚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干得漂亮》这本书里的工具来解决的,那就是“多快好省”动作排查表——员工每做一件事,都要从多、快、好、省四个方面排查一遍,从而去看自己到底是在有效工作,还是无效内卷。

“多”很好理解,就是一个工作如果有效,它一定会创造明显的增量——销量更多了,钱赚得更多了,触达人数更多了,都算;快,就是效率比以前更高了;好,就是得到了原先没有的好的反馈和评价;省,就是能通过这种方式节省下来更多的成本。

员工认为那个够不着的“达成目标”,其实会非常直观地反应在多、快、好、省四个方面上。如果员工形成了从结果倒推行动的思维方式,经常性地从这四个角度去排查自己的工作方式,就能知道自己到底有没有在服务最终的目标。

如果你的员工,能在心里放上“多、快、好、省”这四杆秤,时刻提醒自己,我正在做的这件事情对于产品的销量有没有帮助,对于组织的效率有没有提升,对于品牌口碑有没有促进,对于成本有没有节省和优化,那么无论走多远,他都知道自己当初是为什么出发的。而一旦你的每个员工都能用这样的方式去前进,相信我,你的团队就不会偏离航道,你就能一直带着他们打胜仗。

杰克•韦尔奇说:“你可以拒绝学习,但你的竞争对手不会!”

4月份我们将走进小米、百度、京东、西门子、阿里巴巴、胖东来等多家企业参访交流学习。

咨询电话:18511456825(同微信)马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