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觉寒假才刚开学,德国小学又放复活节假期了。
一年春夏秋冬四个长假,各家有各家的渡劫法。
前阵子队友看邮轮,发现阳台房都订满了。我说实在不行,就看看不带阳台的房间呗!
他说实在不行,还有VIP中P房间可以订,就是贵了点儿,阳台房的两倍。
嗯,是我那个败家队友能说出来的话。
作为一个吃苦的好苗子,我坚持说坐邮轮又不是老在房间待着,没有阳台也无所谓,凑合几天得了!
他说那可不行,度假怎么能凑合?必须享受!
这精神状态至少领先我10年。
那天晚上在餐桌上,队友跟饼饼说春假去坐邮轮,饼饼特别兴奋。
队友随口感叹了一句,要不是因为带你一起去,为了让你高兴,爸爸才不舍得订这么贵的房间!
我说你快打住吧!
对一个孩子来说,去个没去过的游乐场挖沙子,她就很快乐。
在家附近骑车野餐放风筝,她也很快乐。
给她买个棉花糖,一边炫一边看汪汪队,她快乐得不知道自己姓啥了。
什么度假啊,邮轮啊,星级酒店啊,VIP中P啊,都是成年人的欲望。
千万别说是“为了孩子”,孩子可承受不起!
2
不知道你有没有体会,咱们80后是在“愧疚感教育”中长大的。
爸爸妈妈这么辛苦工作赚钱,不都是为了你吗?
你要是不考上个好大学,对得起父母吗?
虽然家里穷,但爸爸还是给你买了,所以你要好好学习!
娃小时候在身边说这些话,娃长大离家了在朋友圈转发“白眼狼文学”。
我小学时候,学校还办过一个“感恩父母”的班会活动。
家庭条件困难的同学父母被请到班里分享,讲他们每天起早贪黑,奔波操劳,这么辛苦为了啥?
不就是为了你们孩子吗!
所以你们怎么好意思不好好学习,报答父母?
小学生哪能判断“亏欠”和“制造亏欠”的区别,全班听得哭成一团。
三十年过去了,现在还能看到这样的“感恩仪式”。
我之前看到个新闻,一中学给学生们办了个“成人礼”。
具体是怎么的一个礼呢?
化妆师把学生父母化成满脸皱纹,白发苍苍的样子。
孩子们被蒙住眼睛带到台上,摘下眼罩,和“垂垂老矣”的父母相认。
十几岁的孩子哪里见过这场面啊,瞬间泪崩。
学校说,办这个仪式是为了让孩子意识到,父母为你们操劳一生,把你们养大,自己却老了,以此唤醒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说得好像不养孩子,我就能长生不老,永远不长皱纹不白头似的!
有人可能说我冷血,父母难道不辛苦吗?
他们为你操劳付出牺牲不值得感恩吗?
我自己也当妈妈,我当然知道做父母的辛苦。
但凭良心说,我辛苦是因为什么?
难道是因为我是一个高尚的人吗?
当然不是!
是因为我是这孩子的亲生母亲。
我出于母亲的爱和责任,为孩子做了这些事,但我不觉得孩子因此亏欠我什么。
孩子没有逼我生下她,这是我冲动的惩罚,不是,我自己的选择而已。
既然我选择了成为父母,我就有义务履行责任和给予她爱,我的生活也会因为孩子的出现发生改变。
即便这种改变会伴随一些痛苦,令我焦头烂额,但这些都是“我的选择”带来的后果。
成年人的人生课题,让孩子去面对,未免太过残忍。
3
我之前听过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演讲,她说很多十几岁的孩子到她那里,只要她说一句话,孩子们就会开始流泪。
什么话呢?
她说,你的父母对你太好了,你觉得没有办法报答他们。
父母们不明白孩子为什么流泪,我对你好,怎么好像还成了你的负担?
因为孩子天性中的“善”,让他们本能地想回报感恩父母。
即便你从没有对孩子进行过什么“感恩教育”,但是你每天照顾ta,给ta买东西,陪伴ta,ta有一天就会用稚嫩的声音对你说:
“妈妈,等以后我有钱了,都给你花!”
感恩是人性中本来就有的善意,父母对我好,我本能地想报答他们。
但孩子很快就会发现,我能做的很少,我根本报答不了。
我唯一能报答的只有考个好成绩,上个好大学,但很多孩子发现他们确实做不到。
所以他们会流泪。
真挺让人心疼的。
事实上我们都清楚,无论有没有孩子,我们都要努力为生活奔波。
我们不容易,是因为成年人的世界本来就不容易,和孩子没有关系。
孩子没考上好大学,补习的钱白花了,学区房白买了,ta不亏欠任何人,
因为上补习和背房贷都是父母的执念,不是孩子的选择。
4
感恩是教不出来的,感恩是一种选择。
你可以通过“愧疚感教育”达到目的,让孩子有一些行动上的报答,但你并不能让孩子成为一个心怀感恩心的人。
他只会成为一个自我谴责的人。
他即便报答,动机也不是感恩,而是还“亲情债”,让自己的良心避免被谴责,所以他一想起原生家庭就会觉得很累。
如果他在一个被尊重被爱的环境里成长,他本性中的“善”自然会被唤醒。
他会主动选择善良,选择感恩,他对自己的生活是有掌控感的。
最后的结果都是报答,看上去差不多,但他们会走向两个不同的生活状态。
作为父母对孩子的最大的善意,就是“我辛苦不是因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