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种新型的“饭卡手机”在初、高中校园内流传,此类手机是表面看上去像是一张白色饭卡,但是戴上特定的镜片就会发现,原本空无一物的“饭卡”竟然摇身一变,变成了手机,甚至还有聊天、打游戏、刷视频等很多功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媒体报道,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饭卡爆改手机”发现,相关商品热度一路走高。随机点击某款商品链接,还发现了近期数条好评:“除了运行速度慢,其他都不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这类“饭卡手机”在商品标题上显著标有“上课不被老师发现”“定制产品”“爆改”等字样,售价在300元上下,有16GB和32GB存储规格配置,高配版甚至还有无线充电功能。

为了增强其隐蔽性,很多这种手机还进行了升级:要想看清手机屏幕,需要佩戴一种特殊的眼镜。据网传视频显示,如果不佩戴偏光眼镜,显示屏上是空白一片,而隔着偏光眼镜看,屏幕上会显示清晰的画面。据介绍,这种“爆改”的手机一般由二手老旧甚至报废手机改造而来,仅保留原来手机的核心零件,扬声器、摄像头等部件被拆除,虽然“瘦身”后功能大减,但是其厚度大大减少,提高了隐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种“饭卡手机”引起了家长们的担忧。确实,这种饭卡手机钻了校园安全管理的空子,帮助学生违反校规将手机带入课堂,不仅成为了学生欺骗老师的“摸鱼神器”,还会影响学生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这对中小学生是一种不良诱导,也涉嫌违背未成年人保护的相关法律原则。一些人在这方面想点子、搞创意,动的实在是歪心思!

而为了维护学校教育教学秩序,我们在呼吁电商平台应该积极履行主体责任,让他们依法对此类商品进行监管和处理,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的同时,也应该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饭卡手机这么有市场呢?为什么好好的手机被伪装成饭卡让孩子们和老师家长玩起了猫鼠大战间谍游戏呢?

这里面涉及到一个“禁果效应”:

禁果效应是指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越希望掩盖某个信息不让别人知道,却越勾起别人的好奇心和探求欲,反而促使别人试图利用一切渠道来获取被掩盖的信息。这种由于单方面的禁止和掩饰而造成的逆反现象,即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

手机是人们接触外部世界以及娱乐的一种渠道。对于青春期世界观还未成型的未成年人来讲,手机带给孩子们的那个世界是一个非常大的诱惑。

而很多时候,我们的家长和学校大多数只是简单粗暴的认为手机对孩子的影响就跟毒品一样。而如果大人禁止孩子玩手机越强烈,就越会勾起孩子玩手机的欲望,越不让玩手机,孩子越会想方设法的玩手机。

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学校和家长对于手机的态度其实是不健康的。所以学生对待手机的态度也就跟做贼一样。手机不过就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一个工具而已。你不必将他视为洪水猛兽。

而之所以一些家长和学校会将手机视为洪水猛兽,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手机会夺取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他们认为,简单的一禁了之孩子们就会把注意力回归到学习上。

但是这样做只会增大手机对于孩子们的诱惑力。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们能够自觉主动的将注意力回归到学习上,我们的教育应该是努力去培养孩子们的主体性。让他们学会独立思考,让他们学会自我驱动,主动行动。明白学习的意义,知道自己学习的目标。明白手机不过就是学习的一种工具,要进行合理的使用。

可惜的是,我们现如今的教育观念是灌输式的、保姆式的、机械式的、标准化的、去人性化的……而我们的教育环境又大多是闭塞的、落后的、沉闷的、枯燥的……而这一切其实都和手机所呈现的缤纷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饭卡手机的问题,其背后折射出来的其实是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大课题。“互联网+”时代,手机已经成为一件普及品,全面融入工作、生活和学习。将手机视为洪水猛兽,简单地“一禁了之”,显然不现实也不科学。

所以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教育界应该高度重视起来,应该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对待这个课题。多管齐下,为孩子们构筑一道防护墙的同时,让学校和家长科学健康的认知手机。从而能让我们的家长和老师们能坦然面对各种新挑战,并能从光明健康的“正门”把孩子带入信息化时代。而不是每一次都把教育变成一场猫鼠游戏间谍大战。

本期推荐书籍:《翻转课堂的可汗学院》——萨尔曼·可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