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10日,“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活动”在上海京剧传习馆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传统文化“五个突出特性”的论述,揭示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中国式现代文化的关系。京剧等传统戏曲必将融入中国式现代化文化形态的建设,坚持守正创新、激发传统戏曲的创造力,已是我们的时代命题。举办“麒派·陈少云表演艺术成就学术研讨活动”,是以陈少云崇敬、膜拜、学习麒派的心路历程为背景,以陈少云丰厚的艺术实践和杰出的创作创新成果为研究对象,聚集各界专家学者、戏曲业界同行老师,以期从理论或学术层面探寻戏曲艺术薪火相传,守正创新的内在规律,进而对当下如火如荼进行着的戏曲艺术事业有所启示。

活动现场,来自全国的二十多位戏曲专家齐聚一堂,大家各抒己见、踊跃发言,结合当下京剧现状,深入探讨、总结了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在麒派继承发扬之路上取得的卓越艺术成就以及“陈少云三部曲”《狸猫换太子》《成败萧何》《金缕曲》对新时期戏曲创作和表演的深远影响,并通过陈少云现象,分析当下戏曲表演如何继承流派、发展流派、突破流派。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京剧表演艺术家、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当今麒派掌门人陈少云,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先后致辞。研讨会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单跃进担任主持。

上海京剧院将细致整理此次专家们留下的珍贵研究资料,并积极推动后续论文集的出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文联专职副主席、上海市戏剧家协会主席、上海戏曲艺术中心总裁谷好好表达了对戏曲流派传承发展的殷切期许,“在海派京剧大师周信芳先生的精神感召和艺术引领下,上海京剧院始终扎根上海、放眼全国,打造出了一批优秀的海派力作吸引并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京剧人才,陈少云老师是其中非常典型的一位艺术家,他潜心致力于京剧麒派艺术的传承和创新六十余载,当下依然活跃在京剧舞台上。我想麒派艺术传递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舞台上的硕果,更是一种表演的精神和时代的感召,希望上海京剧人能始终追随周信芳先生开放的演剧思想,守正创新、锐意进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剧家协会名誉主席、上海京剧院艺术指导尚长荣分享了与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在上海京剧院共同传承发扬海派演剧精神的感悟,“ 首先我要祝贺由少云兄担任艺术指导的传承版《成败箫何》演出的圆满成功,他培养出了三位优秀的青年麒派传承者。这么多年来,我与少云兄共同生活、工作在上海这一片热土,我由衷敬佩少云兄是一位德艺双馨、传承麒派艺术的大家,他的敬业精神和舞台精彩表演深得同行和广大观众的热爱、拥戴和赞佩。老院长周信芳先生创立的麒派艺术博大精深,麒派就像红日之炎烈,像海洋之博大,是用之不尽,研究不完的艺术课题。今天我们作为传承者要与时俱进,要守护更要创新,任重道远。很荣幸今天与大家共同探讨京剧艺术的发展、麒派艺术的传承,这是一个有现实意义,更有历史意义的盛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陈少云详尽分享了在京剧舞台上摸爬滚打几十年的心路历程,他的慷慨发言流淌着对麒派艺术的热爱,他的言传身教也将滋养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看到这么多专家老师、同行、同仁朋友们聚集在一起开研讨会,我是有一些忐忑的,周研会和上海京剧院的同志们对我说研讨会是透过我的舞台实践来探讨我们麒派艺术的继承和发展的问题,对此我十分愿意让大家解剖、分析我的艺术实践,这也是对我的一种鞭策。回过头看,这辈子有幸走上了追随周信芳大师的道路,从大师的艺术思想和演剧方法当中获得了艺术的力量,甚至是方法、技巧。因此,我更加坚信不仅是在表演手段和节奏运用上学习麒派艺术形式,更要坚持麒派演剧精神,用真情实感用心体验人物,用心感染观众。我没有进过高等学府,也无缘聆听周信芳大师的教诲,更遗憾没有一次目睹麒麟童舞台风采的机缘。我在舞台摸爬滚打60多年,能够被大家有所认可,得益于三湘风情的滋养,又有上海文化的熏陶,和业内同仁的相扶。如今我已古稀有余,麒派至于我依然是终生仰望的精神膜拜,是高度执着和矢志不渝的信仰。我遵循父师辈的教导不敢忘怀,要兼呈京剧薪火相传的使命宣召,要满怀衣钵相授的拳拳之心,我将继续以认认真真演戏的朴实信念实现和诠释周信芳大师的经典作品和演剧精神,更将接棒恩师之路,让更多的年轻人站在我的肩头上一步一步往前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动最后,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总结发言并积极展望了剧院传承发展的美好愿景,“各位专家老师们的发言是一场高质量的研讨会,这也足以说明麒派艺术的魅力所在。今天不止是陈少云老师的个人艺术成就,还有他作为当代麒派掌门人艺术家的为人和人品的总结。不少专家老师在研讨的中都提到了《金缕曲》,我们已在计划推出传承版,因为明年是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也是上海京剧院建院70周年,是剧院的一个大年,我们肯定会做一系列的庆祝演出。很欣慰剧院的三位麒派青年演员近年来有了长足进步,昨天也向各位老师汇报了最新学习成果,借明年这个契机,我们有望完成陈老师三部曲传承版排演的这个闭环。近年来上海文化主管部门给予我们的政策越来越好了,从剧院的角度,我们要趁这一股东风,全力以赴,特别是要照顾好像少云老师这样的老艺术家,培养好郭毅、于同辉、鲁肃等这一批麒派艺术的接力棒者。我们当下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要将麒派艺术在全国层面发扬光大,不断延续麒派艺术的活态传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活 动 现 场

(以下按发言顺序排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京昆艺术发展咨询委员会主任、上海京剧院原院长马博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剧协原秘书长、中国京剧艺术基金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崔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周信芳艺术研究会原会长、剧作家黎中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曲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戏剧》原主编赓续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曲导演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教授卢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上海京剧院表演艺术家史依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孙红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戏曲学会顾问龚和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毛时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曲学院原院长、中国戏曲学会顾问周育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戏剧学院原党委书记、教授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沈鸿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越剧院原院长、剧作家李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所长、中国戏曲学会会长王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曲学院教授、《戏曲艺术》主编吴新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京剧院原院长、一级导演孙重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戏剧》主编、编审罗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方昆曲剧院导演罗静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青年戏剧评论家陈火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信芳艺术研究会理事、麒派第四代传人穆晓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信芳艺术研究会会长、上海京剧院原院长单跃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麒派第四代传人、陈少云学生代表鲁肃

4月8日、9日晚,由陈少云老师亲授,三位麒派弟子郭毅、于同辉、鲁肃,青年花脸演员董洪松以及顾亮、郭睿玥、王维佳、李瞳胜、陈宇、谢添赐、朱何吉主演的传承版《成败萧何》在Young剧场连演两场。陈少云老师不仅毫无保留地分享了人物塑造经验,排练期间,心系学生的他带病坚持亲自示范身段,并在演出现场为学生把关。看着三位“萧何”历经沧桑沉浮,最终在观众掌声中走向舞台中央谢幕,陈老师比自己演出成功更倍感欣喜。当天出席研讨活动的专家均观摩了演出,并对上京麒派后辈们表达了赞许。

演 出 现 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