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中国大地正值抗战的艰苦岁月,湖南省慈利县一个女孩呱呱坠地,她的名字叫黄炳秀。

贫苦人家,战乱岁月!全家人时刻处在饥饿和疾病的死亡威胁下,况且兵荒马乱,大家觉得只要能够活着都是幸运,没有人敢奢望读书识字,入仕为民的事情。

然而,奢望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变成了希望和现实。1952年,全国开展大规模的扫盲运动,热爱学习的黄炳秀以万分热情参与其中,通过速成识字法,成为当地的一个“知识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认识大量汉字之后,母亲坚决反对她继续读书学习,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趁早嫁人才是正道。

黄炳秀虽然辍学,但是坚持自学。她的学习内容不再局限于识字,而是出纳、农业等实用性的专业技能。

1955年,能够学以致用的黄炳秀出任湖南省慈利县通津铺长洪初级社出纳员。由于表现出色,政治可靠。1959年,她被选为通津铺公社长峪铺大队党支部书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上村支书后,善于学习研究的黄炳秀便开始了“改天换地”的壮举。她发现当地土地贫瘠,粮食难以高产。要想解决这个难题,必须改变喀斯特地貌。

这个问题谁都知道,但解决起来谈何容易!黄炳秀想到的办法就是发动群众搬走地上的大石头,平整土地,恢复地力。

在当时缺乏机械的条件下,这是一项难以想象的巨大工程,很多人听到这个想法的第一反应就是“不可能完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炳秀偏偏不信邪,带领大家使用“愚公移山”式的笨办法,日夜奋战,终于将原本的荒地变成了2000亩的梯田,成功种植了旱粮作物。

将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石头荒山变成高产良田,这是一项十分了不起的伟大壮举。这一壮举不仅给长峪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而且产生了无法估量的精神财富,鼓舞着全国农村地区群众的奋斗热情。

她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农业领域的典范,先后被调到公社、县里、市里、省里任职。1973年7月,她出任湖南省委常委,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官至副部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村官到省部级,黄炳秀自己也是想也没有想到。当上省领导后,她保持了以往兢兢业业,廉洁奉公的作风,尽力做好每一件事,造福于民。

1977年12月,当时的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革,国家急需要一批年富力强、专业化(有知识、有文化)、政治可靠的干部挺身而出,推动伟大变革和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黄炳秀主动辞去了省领导的职务,甘愿降级回到家乡任职。这个决定赢得了领导们的尊重和赞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7年12月至1981年2月任湖南省慈利县通津铺公社党委副书记。1981年2月至1984年9月任湖南省慈利县公路养护段副段长、党委副书记。1984年9月至1987年2月任湖南省慈利县副科级协理员。1987年2月至1994年10月任湖南省慈利县政府调研员(副县级)。1994年10月至1999年8月任湖南省慈利县政府调研员(县级)。

虽然职级上下降了一大截,从省部级变成了县科级,但是黄炳秀毫无怨言,依然奉公为民,关心社会发展,积极贡献自己的力量。

光辉榜样,时代典范,值得我们永远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