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世界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地武夷山,是乌龙茶、红茶的发源地。

截至目前,武夷山市现有茶园面积14.8万亩,涉茶人员12万人。注册茶叶类市场主体约2.7万家,从种植采摘到包装销售,覆盖全产业链。

武夷山更是茶文化宝库。在唐代时,武夷茶就声名鹊起。茶叶贸易鼎盛时期,欧洲人口中的“中国茶叶”就是指武夷茶。千百年来,围绕一杯好茶,武夷山流传出无数故事。

早在1982年,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便涉足职业教育,长期以来立足地方产业办学,突出“茶”特色,紧贴茶产业,产教融合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当地培养留得下、用得上的职业技能人才。

构建职教名师队伍

“这泡茶的叶底和茶汤会出现这种情况,大概率是炒青的时候,锅温太高了。”“这泡茶会这样子,多半是因为锅温还不够高的时候,就开始炒青。”“这泡茶可以说是基本到位的。”……

4月9日、4月10日、4月11日,连续三天,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分别邀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手工制茶裁判、特级制茶工艺师,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茶专家工作站制茶师到学校对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进行现场教学指导,提高学生对绿茶、红茶、乌龙茶的制作技艺。

“为保证教学更有实用性,更能贴近地方产业,我们学校的教师队伍由校内的茶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行业茶专家组成。”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校长吴应辉说。

吴应辉介绍,学校坚持“面向全体,培养青年,发展骨干,推出名师”的工作思路,多层次、多渠道提升职教师资水平。近年来,学校成立茶名师团队,有2位茶艺专业老师经培养成为国家级茶艺裁判。率先打造大师工作室,设立“刘健茶文化名师工作室”和“林凌福建省茶艺技能大师工作室”。

不仅如此,学校还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拓展学校茶专业的教学教研平台,引进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南平市海峡茶业交流协会青年联合会茶专家工作站,促进学校茶专业建设提升。并聘请全国优秀制茶师、省市非遗传承人到校授课,极大地提升了茶专业技能实训课的教学质量。

“在实训过程中,增加校外企业行业专家的指导环节,有利于增强学生实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制茶技能的提升。”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特级制茶工艺师姜绍勇说。

实训的过程,也是一次具体的生产实践。这样能够让学校的教学尽量贴近生产实际,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也有利于校内老师及时调整教学内容。

负责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一年级课程教学的茶学专业教师王爱玲说: “这对我的授课有帮助,既积累实际制茶经验,又补充自己的实践不足。”

专业建设突出“茶”特色

杀青、揉捻、干燥,走进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的茶加工实训中心,满是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学生在进行绿茶、红茶、乌龙茶手工制作的身影。

“乐在其中。能得到学校和老师的肯定,很有成就感。”得知自己做的茶,将被学校校史博物馆收藏,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二年级学生张袁阁开心地说,“茶专家手把手地指导,让我逐渐掌握了做茶的本领,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武夷山旅游职业中专学校立足武夷茶产业,凸显茶专业品牌。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专业建设中始终坚持立足武夷山的茶产业资源、区位优势和产业发展基础,确立以茶专业作为重点建设特色专业群,着力打造茶旅特色品牌职业学校。目前学校设置的7个专业中对接茶产业的专业有茶艺与茶营销、茶叶生产与加工、电子商务(茶营销方向)专业3个专业。其中,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实训,以制作武夷岩茶和武夷红茶为主,兼顾绿茶和白茶。

从3月25日开始,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便按年级和班级分批次进行手工制茶实训,目前以制作绿茶、红茶为主。

一个年级2个班,一个班40人,目前学校茶叶生产与加工专业的学生数近240人,实训所需茶青的数量多,如何解决?武夷山的茶青几乎都用于岩茶和红茶的制作,没有合适制作绿茶的茶青怎么办?学校为此特意去松溪县购买茶青。吴应辉说:“我们的目的,就是要提供一切条件,实打实地让茶专业学生学会做茶、会做好茶。”

据了解,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学校还制定了多项激励措施。“其中有一项,就是对经过学校茶专业教师和校外茶专家审评认可的学生制的茶,校史博物馆会予以收藏,并颁发收藏证书,在校史博物馆长期展示。同时我们也建议学生将自己做的茶,带回家让父母品尝。”吴应辉说。

如今,武夷山以绿色化理念、产业化思维,培育构建富有竞争力的绿色经济体系,聚焦“一片叶”“一根竹” “一瓶水”“一只鹅”“一尾鱼”“一颗莲”“一枝花”等优势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加快点“绿”成金,发挥龙头企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优势,推动一批骨干企业做大做强,不断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加快推动“好风景”走向“好经济”、迈向“好生活”。

对于学校今后的发展,吴应辉说:“我们将立足武夷山的茶产业资源,聚焦做精、做特、做优、做强的目标,争做茶专业领跑者,持续服务域内经济和社会发展,办地方离不开的职业学校。”(闽北日报记者 裴礼辉 张筱惜 通讯员 邱汝泉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