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风靡全国的“骗局”,炒到上千万供不应求,如今白菜价没人要

文丨鲁滨逊的日记

编辑丨鲁滨逊的日记

——●◯前言◯●——

“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

曾几何时,一些用处不大的东西被人们炒出天价、走上巅峰,号称“一件能顶一栋楼”。

然而击鼓传花之后,这些商品的幕后操纵者赚了,留下一地狼藉,让老百姓们跌得头破血流。

这些商品是如何被捧上神坛收割民众,又是如何跌落神坛无人问津呢?看看你买过哪一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本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文章,部分细节存在艺术加工请注意甄别。

——●◯邮票◯●——

过去的邮票收藏曾经风光一时,成为许多人争相追捧的投资热点。然而这背后却隐藏着惊人的骗局。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邮票价值的盲目崇拜,通过操纵交易平台,制造虚假的价格涨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们先是炒作一些普通邮票的价格,让价值几毛钱的邮票被炒到数百元,借助这种价格上涨的假象,吸引了大量投资者争相购买。

当市场上挤满了这些轻易上当的投资者时,幕后操纵者们便开始卖出手中的邮票牟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果是,刚刚还欣喜若狂的投资者们瞬间血本无归,损失惨重,据报道,在短短4个月内,这些骗子就骗取了近7000万元。

不过,这一股邮票热潮并未就此熄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新一轮的收藏潮中,人们更多地关注起邮票的文化底蕴和稀缺价值,那时,每枚邮票背后都承载着动人的故事,吸引了大批藏家的青睐。

然而这种价值投资的热情也没能持续太久,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手机、互联网等技术的普及,使得实体邮寄逐渐式微。与之相对应的,邮票收藏也逐渐没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真正热衷于收藏邮票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对此兴趣缺缺,转而更加青睐于纪念币等其他收藏品,邮票这个曾经繁荣一时的市场,正日渐沉寂。

这也说明了被过度炒作的市场总会暴露出自身的泡沫,而真正持久的价值投资,往往建立在深厚的文化和稀缺性基础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玉石◯●——

要说骗局,那玉石肯定能在这些骗局中排个前排名次。

从很久之前人们就看中了这个能获取巨大利益的市场,至今仍有不少人趋之若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起初,某些不法分子利用人们对玉石"含金量"的狂热,在网络平台上大肆炒作,他们先是高价售卖一些普通的玉石,然后借助市场的持续升温,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加入,当市场上人满为患时,幕后操纵者们便开始抛售自己手中的货品,从中大赚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短短几个月内,就有数百人遭受重大损失,涉案金额超过十位数。

受害者遍及云南、四川、广东等地,甚至有不少"富商"瞬间家破人亡,这场骗局之所以能够成功,关键在于犯罪分子巧妙利用了人性的贪婪与投资者的盲目跟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令人咋舌的是,这一骗局竟然持续了数月之久,才被警方彻底破获。

在此期间,受害者数以百计,有人甚至因此而患上了"重度抑郁症"。更让人愤怒的是,这些骗子还巧妙利用了珠宝行业的惯例,让受害者难以及时发现端倪。

从肆意炒作到暴露真相,这场玉石骗局的兴衰可谓戏剧性。

但令人担忧的是,即使经历了这次惨痛的教训,投资者们的热情似乎依旧难以完全冷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在网上还时常可见有人兴致勃勃地分享"稳赚不赔"的玉石投资秘籍。而事实上,这些所谓的"成功案例"无一例外都是新的骗局在酝酿。

可悲的是,仍有许多人蠢蠢欲动,急于一臂之力,妄图借此一雪前耻。殊不知,他们正步入另一个更大的陷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钻石◯●——

人们对钻石日渐痴迷,将其视为爱情的象征和财富的标志,然而,这一切都源自于一场数十年如一日的精心营销。

真相是,钻石原本只是一颗普通的石头,却被炒作成了"稀缺"和"永恒"的宝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初,钻石并没有受到太多人的关注。作为工业材料,它的硬度和耐磨性确实给某些行业带来了实用价值,但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它只是一块平凡无奇的石头而已。

直到1870年代初,南非一些地区陆续发现了大量的钻石矿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给那时还处于初级开发阶段的钻石工业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原本珍稀的钻石,瞬间变成了源源不断的商品。

面对钻石价值的大幅贬低,一家名为"戴比尔斯"的公司迅速采取行动,他们意识到,如果这么低廉的价格出售钻石,必将打击整个钻石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于是,他们着手策划一个大规模的营销骗局。

戴比尔斯首先声称,全球钻石矿藏并不多,只有25亿克拉左右。

这一说法完全脱离事实,因为实际探明的钻石储量远远超过这个数字,但他们巧妙利用了"物以稀为贵"的心理,让消费者对钻石产生了一种稀缺和珍稀的错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戴比尔斯还通过各种广告宣传,将钻石塑造成"爱情的永恒象征",他们将婚礼钻戒的概念推广开来,让人们相信没有钻石就等于没有浪漫。

从此,一颗闪耀的钻石成为了爱情的标志,为了维持价格,戴比尔斯不得不采取严格的产品控制措施。

他们几乎垄断了全球95%的钻石供应,决定每年开采和销售的数量,从而人为操控市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恶的是,即便钻石并没有多大的实际价值,戴比尔斯依旧动用了各种营销手段来误导消费者,他们不断吹捧钻石的稀有性、永久性,甚至制定了一套复杂的等级标准,让人们对钻石产生了难以捉摸的神秘感。

直到今天,这个由戴比尔斯公司精心营造的钻石神话,依然在影响着整个社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人仍然相信,宝贵的钻石能够体现爱情的永恒与价值。殊不知,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由资本主导的成功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獒◯●——

曾几何时,藏獒这种原本生活在西藏高原的犬种,在中国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狂热,它被吹捧为"东方神犬",价格飙升至前所未有的天价。

然而,这一切却源于一场由营销高手精心策划的骗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藏獒原本在西藏等地区扮演着看门护院的角色,它们身负着保护牧民免受猛兽袭击的重任。

但这仅仅是它们的基本功能,并没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本领。

然而,上世纪80年代,一位名叫张佩华的台湾演员,却用自己的片酬买下了一只藏獒,引起了轰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一位名叫马俊仁的田径教练退休后加入了中国藏獒协会,并当上了主席,他开始对藏獒进行疯狂的美化和渲染,他在各种场合大放厥词,"一獒战三虎,三獒沉航母,五獒斗上帝,十獒创世纪",这引起了不少暴发户的关注。

在马俊仁的带领下,藏獒的价格一再刷新纪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07年,就有一只藏獒以390万的天价被买走,当时北京的房价仅为每平米1.3万元。

2010年,有一只被命名为"大地"的藏獒被以1000万的天价售出,有人甚至认为,韩国神父愿意出2000万买下一只藏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进一步刺激这一炒作热潮,投机者们采取了各种手段。

有人给藏獒注射激素,将它们的体型炒作得更加可怕;有人用硅胶和染色来欺骗买家。当地政府甚至配合地方上演了各种豪华的迎接仪式,用30多台豪车前往火车站接狗回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悲的是,这一切都源于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骗局,马俊仁和他的同伙们明知藏獒并非"东方神犬",根本不具备所宣扬的那些战斗力,却依旧鼓噪不已,他们的目的无非是操纵市场,从中获取暴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推移,终于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看清藏獒的本来面目。

研究人员发现,它们的智商并不高,甚至连狼都不如。

再加上藏獒伤人事件的频发,导致它们在社会上的形象一落千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终于,藏獒的热潮在"八项规定"出台后迅速退潮,当年价格高达上千万的"东方神犬",如今也只值区区100元,无人问津,更糟糕的是,很多藏獒沦落为流浪狗,成为了狗肉馆中的宰杀对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所以生活中,不论我们遇到什么都要保持理性客观的思维。

当一种商品或事物被过度夸张和渲染时,往往都存在着被资本操纵的风险。我们需要客观地审视其真正的价值和意义,而不是轻易被噱头所蛊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我们要关注物品的本质价值。这些商品之所以被炒作成天价,并不是因为它们真的有多么珍稀和价值连城,而仅仅是营销手段造就的虚假繁荣。我们应该看清它们的本来面目,而不是被虚假价值蒙蔽了双眼。

总之,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能力,是防范这些骗局的关键。我们要警惕资本主义社会中各种被营销煽动的虚假繁荣,坚持客观理性的判断标准,远离被剥削的命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下一个上当受骗的受害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各位读者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跟笔者一同交流讨论,最后大家也不要忘了点赞转发哦。

参考文献

【1】-互联网买卖玉石新骗局,北京一百多人被骗七百多万元_腾讯新闻

【2】-伪富豪诈骗10亿翡翠,建国以来最大翡翠骗局震撼云南玉商界_直击现场_澎湃新闻-The Paper

【3】-钻石是21世纪全球最精彩的营销骗局-虎嗅网

【4】-从身价千万到没人吃的肉狗,藏獒遭受了人类最无情的捧杀_澎湃号·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5】-打击集邮市场虚假邮品泛滥 加强集邮市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