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读道德经?冯唐说:2024年,读道德经可以真的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可以很实用地帮我们过好这一生。

《道德经》短短五千字,传承五千年,可谓是字字皆学问!

初读《道德经》真的是一片迷糊,尤其是读到第八十一章中提到:“知者不博,博者不知。”这句话,似乎有些反直觉,因为在我们的常识中,博学多才往往被视为智慧的象征,为什么老子却说博者不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就需要嚼文嚼字了!

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什么是“知者”,何为“博者”。

在《道德经》的语境中,“知者”并非指那些学识渊博或博学多才的人,而是指那些真正悟道,明了天地万物之理的人。他们洞察了宇宙和生命的本质,知道何时为进,何时应退,如何与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他们的智慧并非来自书本知识的积累,而是源于对生活和自然的深刻体验与领悟。

而“博者”则指那些一味追求广博知识,却未能深入领悟知识背后本质的人。他们或许学识丰富,但往往缺乏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深刻洞察,容易迷失在繁杂的信息海洋中,难以形成真正独到的见解。

为了进一步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借鉴黑格尔的观点:“博学绝不是真理。”这句话与老子的思想不谋而合,都强调了知识的深度比广度更为重要。学习成长的本质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思维方式和认知通道的改变。

当我们学习知识不在专注于“博”而是“知”的时候,我们一定会经历一个过程,便是开始进行自我观察和审视时。

而只有再这个时候,我们可能会发现,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其实一直在受到过去经验和环境的影响。这些固有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就像是我们人生中的“第一曲线:广博的经验”,它们曾经帮助我们应对生活中的挑战,但也可能成为我们进一步成长的阻碍。

为了突破这些限制,我们需要勇敢地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尝试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而这个过程,往往需要我们克服内心的恐惧和不安,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去面对未知的挑战。

这种思维通道的改变,可以借用管理大师查尔斯·汉迪的“第二曲线”理论来解释。任何一条增长的曲线,都会达到一个极限点,持续增长的秘密是在第一条曲线消失之前,开始一条新的增长曲线。对于个体而言,要走出舒适区,不断自我突破,找到自己的“第二曲线”,才能保持持续的成长和进化。

而《道德经》正是引导我们找到这条“第二曲线”的宝贵指南。

就像大哲学家尼采所说的:看看那些吃着草走过的牧群,他们并不知道昨天或今天的意义,他们没有记忆,只是非历史地活着,而人终究要开始自我意识的进化之路,无论何时开始,总归是要开始的!

此号将继续更新,不求扶摇直上,但求每日精进!

如需指定或者高清作品

请关注“金珠阁”留言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