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香崇州·青听崇州 | 第7期

这些天,我们迎来了“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农历三月,春意盎然、草长莺飞的时节吸引着我们踏青寻春,正如诗云:晴明路出山初暖,行踏春芜看茗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听崇州》第7期

和青年戏剧编导周攀

一起分享古文名篇

其实我们自古以来就有一个和踏春紧密相关的节日,那就是“三月三”上巳节。

上巳节的历史由来已久,在上古时代上巳已成为人们举行“祓除畔浴”活动的重要节日。每到这时节,人们纷纷来到水边举行祭礼,洗濯去垢,消除不祥,被称为祓禊,也叫春浴日。

《论语》中说:

“暮春者,春服既成,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写的就是当时祓禊的情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李学明 《惠风归咏图》

到了魏晋以后,由于当时社会中崇尚自然、纵情山水的风尚,上巳节逐渐演化为文人雅士们迎春赏游、临水宴饮的节日,并由此而派生出上巳节的另外一项重要习俗——曲水流觞。让酒杯从水的上游随波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饮酒赋诗一首。

■ 文征明《兰亭雅集》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上巳节踏春

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与友人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雅集,饮酒赋诗。王羲之将这些诗赋辑成一集并作序,留下了千古名篇《兰亭集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羲之不仅文采飞扬,在书法造诣上更是登峰造极。他不仅精通书法各体,集当时书法之大成,更在于其能自成一家,开创了具有独特风格的王派书法,受到历朝历代文人的推崇,被尊为中华历史上的“书圣”。

正因如此,《兰亭集序》不仅疏朗简净而韵味深长,通篇更是遒媚飘逸,字字精妙,点画犹如舞蹈一般,仿佛神人相助而成,宋代书法大家米芾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正是“翰墨风流冠古今,鹅池谁不赏山阴。此书虽向昭陵朽,刻石犹能易万金!

■ 王羲之《兰亭序》原帖

《兰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上下滑动阅读全文

兰亭雅集,犹如历史长空中骤然绽放的一场绚丽烟火,它是如此光彩夺目,而又转瞬即逝。但跨越1700年岁月的那个春日,那些春和景明的茂林修竹,那些目酣神醉的流觞曲水,那些凤采鸾章的诗情画意,却通过《兰亭集序》这篇文学和书法史上的明珠传承了下来。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让我们以实际行动共同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 本期朗读者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周 攀

戏剧表演教师、编导

中国儿童文学研究儿童剧委员会委员

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

崇州市朗诵艺术协会会员

南边文艺签约作者

#特别鸣谢 感谢新华文轩崇州分公司为本栏目提供支持

编辑 LGQ

共青团崇州市委员会新媒体矩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