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鲁迅《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里写过一件事,就是到上海爱文义路嘉业堂刘氏宅第买书,结果两次碰壁。他给许寿裳等人的书信里也谈到此事。

事情的经过大致是这样:鲁迅收到许寿裳寄来的《嘉业堂刊印书目》,见其中有清代因文字狱而被禁的一些书,便登门求购。大老远跑去,叩门之后,大铁门上开了一个小方洞,里面人答曰“账房出去了,没有人管,明天再来罢”。过了两天鲁迅又去,没想到“这回所得回答却更其绝望”,里面人回道:“书都没有了!卖完了!不卖了!”据鲁迅推测,“好像必须是熟人或走熟的书店,这才买得到”。

买书碰壁,或许不奇怪,但假如略知这嘉业堂主人的身份和为人,这事就显得奇怪了。

嘉业堂主人刘承幹,湖州南浔人。清末民初南浔有“四象、八牛、十六条小黄狗”之说,象指家产1000万两银子以上,刘承幹便是“四象”之一刘家的继承人。其祖父刘镛挣下偌大家业,却始终希望子孙能够读书做官,光耀门庭。刘承幹继承产业后,大量收书藏书,在南浔修建了嘉业堂藏书楼。有雄厚资本支持,他很快就成为私人藏书第一人。嘉业堂全盛时期藏书达到60万卷,十六七万册,其中以宋刊“前四史”、《永乐大典》42册等最为珍贵。刘又大量雕版刻书,前后刻印了《嘉业堂丛书》、《求恕斋丛书》、《影宋四史》等,以精美典雅著称。刘氏印书不为营利,大部分是送人的,图书馆及学者名流只需来函,即可获寄赠,连邮费也由嘉业堂承担,因此有人称刘为“傻公子”。

既然如此,为何鲁迅登门购书却被拒绝了呢?上世纪80年代初曾有人请教刘氏后人,得到的回答是:迅翁太认真了,其实以其大名,只要写一封短简,刘承幹必送无疑;亲自登门求购,反会遇到“阎王好见,小鬼难当”的尴尬。然而看鲁迅文章和书信中的意思,情形并非这么简单。事实上,在鲁迅登门的1934年,嘉业堂已不复繁盛。1932年前后,由于开支浩繁、入不敷出,刘承幹不但停止买书,且已开始变卖藏书,寄赠或出售所刻诸书大概更无暇顾及,难怪鲁迅会碰这么一个钉子。

对于刘承幹在每种书末尾所写跋文,鲁迅给了“为遗老而遗老”的恶评。他在给杨霁云的信中,说刘氏所刻书目“杂乱无章”,有用的不多,又说“刘翰怡之刻古书,养遗老,是近于吕不韦式的”,“为名的成分多一点”。但他对刘承幹还是有所肯定,说“对于这种刻书家,我是很感激的,因为他传授给我许多知识”,又说“有些书,则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会刻的,所以他还不是毫无益处的人物”。(巫马期)

如需参与古籍相关交流,请回复【善本古籍】公众号消息:群聊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