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陷入舆论漩涡的万科,大家关注点都在负债。

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更应该重视,郁亮的一个观点,市场超跌!

持有“市场超跌”看法的不仅郁亮一人。

且不说,郁亮观点对不对。

试想一下,如果现在真是超跌,那岂不是抄底好时机?

并且,现在各项政策,包括贷款、利率、房票……都在最宽松期,要抄底,还不是分分钟的事。

正如巴菲特那句名言,在别人恐惧时贪婪。

道理都懂,但现在“别人是恐惧”了,你敢“贪婪”吗?

01

市场是否超跌,往往事后才能判断,要说现在、今天就做出判断,其实很难。

打个比方,房价正常值是1万,现在已经从2万跌到8千,已经是超跌,毕竟跌到它应有值以下。

但是,基于市场的恐惧,它有继续下跌的惯性,这种非理性,是很可能发生的。

经济学常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波动的幅度多大,没人能告诉你。

行为经济学的流行,就在于人们想搞清楚如何预判别人的预判。

假设,你已经预判市场处于恐惧中,还将进一步下跌,这时你还会接盘?

即便会接盘,为何要在8千出手,而不在6千,5千抄底呢?

也就是说,即便已经超跌,但不一定到了底部。

请注意,超跌,不等于底部。

看懂这个逻辑就能明白,真如郁亮所说“超跌”已经发生,为何市场还不反弹,因为超跌不等于底部。

今天的局面还是那个老问题:信心比黄金重要。

02

那么底部在哪里?

前面说了,底部和经济环境,百姓收入,市场需求相关,最重要和大众预期有关。

预判别人的预判,差不多等于占卜,非常不靠谱。

但真金白银还在买房的行为,不会骗人。

我们看今年一季度的情况。

这里有份中指院数据,成都一季度新房(住宅)供应271万㎡,成交284万㎡。

▲一季度数据来源“中指院”

注意,供应小于成交,说“供不应求”肯定算对。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因为供应和成交双双在底部徘徊,市场越来越“躺平化”,甚至“僵尸化”。

只是成交跌得慢一点,开发商那头供应跌得更猛,这是一个比惨的时代。

具体看,一季度成交量,相比去年同期下跌38%,市场观望情绪严重。

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可买可不买,很多时候犹豫一下,就不买了。

但是,现在市场奇葩的是,供应端下降更快。

为什么?

因为开发商不敢拿地,或者说已经举不动拍地的号码牌。

这几年,房企已尸横遍野,小的不说,就看最有实力的头部房企。

过去十来年,常年霸榜TOP5的碧桂园、恒大、万科、融创、绿地。

有哪一家过得好?

曾经五霸,有一家已经挺尸,还有三家在ICU,虽然万科也陷入舆论漩涡,但情况算好的。

房企被干趴下,这就导致,新房供应严重不足。

别看去年房子大卖,但是房企拿地却大幅下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整体已经供不应求(来源锐理数据)

数据体现很明显,去年成都,新房大卖,成交量 (面积) 上升11%。

但是,土地供应又非常少,供应端就下降了3成,成交端下降更厉害。

▲土地供应和成交大幅下滑(来源锐理数据)

这样的情况,必然导致供需矛盾进一步突出。

我们看这张图, 5+2 主城区,2023年已经全面处于“供不应求”局面。

▲5+2区域全面处于供不应求(来源锐理数据)

2024 年同样如此。

由于2023年拿地断崖式下滑,今年新房供应更少。

这就诞生了一个奇葩现象,供应越少越稀缺,越稀缺越抢手,市场虽然不好,但新房奇货可居。

正因如此,才有华润·锦宸府、西派少城这样几百万,上千万的资产被“疯抢”。

新房,特别是优质资产实在是太少。

03

很遗憾的是,目前来看,房企拿地激情仍然没有恢复,未来也不容乐观。

这就好比男人,过了某个年纪,还想恢复某种激情,就很难了。

别看开年后,土地市场“火爆”。

中铁建2.24万潘家沟拿地,新绿2.32万大源拿地。

但这两块地加总也不大,分别31亩和29亩 (新绿两宗地一共29亩) ,一共60亩,还不如隔壁万科·朗拾交子一个盘。

这两宗热门地块背后,还有冰冷的一面。

同时拍卖的金牛、双流、青白江地块底价成交,金牛和青白江还是国企兜底。

郁亮说,市场超跌,并不是说价格,主要指供应、需求端超跌,我觉得是对的,经得起验证。

至少,在成都市场,买的人比卖的人多,供应端超跌是存在的。

即便我们再往前看,也就是疫情三年期间,土拍市场“平台公司”占半壁江山,“左手倒右手”的交易,最终能否成为有效供应,仍然打个问号。

04

供应不足的局怎么破?

很简单,二手房必将作为新房替代。

这就是为何成都优质二手房仍然可以站在高位的原因。

比如,金融城今年成交的部分房源仍然在6万以上单价,新希望D10首套二手5.4万。

大源朗诗熙华府今年两栋法拍房,不少房源可以到4.5万。

别看成都二手房已经环比8连降 (国家统计局数据) ,优质二手房仍然抗跌。

这背后的逻辑,除了新房供应减少,买房需求的存在,才是根本原因。

需求来源于哪里?

一是人口数量,二是人均收入。

从2023年新增人口来看,成都在全国排名第三,新增13.5万。

在深度分化时代,重点是对存量的争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去年,成都人口增幅最大的区是高新和天新。

国际城南,仍然是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另外,二圈层的新都、温江、龙泉人口增量也排名靠前,环境的提升,地铁的通达,有性价比的房价,二圈层也是不错选择。

人口的流动方向,代表城市聚集方向,值得重点关注。

最后,回到开始的话题。

今天的市场已经出现供应端的超跌,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突出,当新房端萎缩,优质二手反而是机会。

但超跌,也不意味着底部,反弹马上开始。

筑底仍有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供应只是一方面,更重要是整个经济面的恢复,老百姓对未来收入的信心。

往期测评」

※声明

本公众号刊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文中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编辑删除。

文章由《成都购房指南》团队原创,请勿擅自转载、复制、抄袭。若需转载,请联系后台编辑,授权方可进行转载,违者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