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

但你知道吗?这个季节,我们的心灵也在经历一场“换季”。

春天人容易得“神经病”,

其实是指春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波动、抑郁等问题。

春天是心理疾病的高发季。

据统计,每年3-5月份精神疾病复发率占全年的70%以上。

尤其是患有精神分裂症、双相情感障碍、抑郁症的患者,

更容易受季节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春季抑郁症多发的原因

1. 气压变化

气压在春季的时候一般比较低,容易引起人脑激素分泌紊乱,这可能会让人体的内外气压出现变化,使人长时间处于压抑的状态,导致抑郁症的发病几率明显地增高。

2. 气候变化

春季的气候变化一般比较大,很可能会出现天气忽冷忽热的现象,使人的心情和心理出现明显波动,如果人体长时间处于烦躁不安的状态,就可能导致抑郁症发作。

3. 次声波影响

春季可能会出现一种次声波,这种次声波可能会影响到人的内分泌系统,导致人体出现内分泌紊乱的现象,严重时也可能会导致人出现抑郁症的症状。

4. 期待落空

寒冬过后,人们难免对春暖花开、春意盎然的春季充满期待,可多变的气候,生活上迟迟不见转机,高敏感人群、性格内向者和心境障碍(如抑郁、躁狂、双相情感障碍等)患者更容易焦虑紧张,出现情绪低落、睡眠障碍、沮丧孤独,失去活下去的希望。

5. 社交压力

一切都开始清醒,活动恢复、关系涌现、交流增加。换句话说,是人类互动的密度,而不是环境导致了春季或夏季更高的自杀发生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情绪抑郁不等于抑郁症、据统计,大约60%~70%的成年人在一生中会经历程度不同的郁闷,于是,有人把郁闷和抑郁划上了等号。那些常说自己郁闷的人,会不会得上抑郁症?郁闷也有程度之分。轻度的郁闷属于情绪障碍,不在疾病的范畴中;而如果郁闷没来由,持续时间长,影响到正常生活,就要警惕抑郁症了。

抑郁症核心症状:

1.心境低落: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和抑郁悲观

2.兴趣减退:对各种过去喜爱的活动兴趣下降;

3.快感缺失:患者体验快乐的能力下降

7条附加症状:

1.注意力降低

2.自我评价和自信降低

3.自罪观念和无价值感

4.认为前途暗淡悲观

5.自伤或自sha的观念或行为;

6.睡眠障碍

7.食欲下降

诊断抑郁发作时,一般要求:

1.病程至少持续2周

2.并且存在具有临床意义的痛苦或社会功能的受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明明什么事情都没有做,却感觉到很累。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其实,轻度抑郁人士所感觉到的累并不是体力劳动所带来的,而是一种从内心散发出来的无力感。

正确认识和理解抑郁症,是我们和社会要共同迈出的关键一步。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为患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关于抑郁症患者,我们需要对他们保持平等关爱的态度去面对。真诚的关心和理解,积极的治疗,对每一位抑郁症的康复,都是最重要的。

虽然很难的,但不要轻易说“离开”

春天其实挺美好的,不是吗?

声明:部分内容图文来源于网络,目的是传递更多信息。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