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纷纷报道一个从未出现过的现象:大量香港人在节假日涌入到深圳,最高甚至达到一天46万的规模。

如此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到底是因为什么?

其实,随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香港和大陆的位置在发生悄然转变。人口逆流动的背后有着深层的原因。

总体上来说,香港人对大陆的观感可以分成3个阶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个阶段:1997年之前

香港回归之前,大陆在香港人眼中就是一个穷亲戚。虽然当时香港的不少淡水等生活资源来自大陆,但经济上的差距,让香港人自带了一种高高在上的优越感。

经济上的碾压,带动了文化等方面的繁荣,这一个阶段,作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是中国大陆文化和经济的输入者。

深圳能够在这个阶段经济迅速繁荣,除了有一个老人在南方画圈的因素外,背靠着香港是最关键的因素。港商带到深圳的不只是先进的技术和资本,更有先进的管理经验,经商理念等等。这就让整个广东都为此受益,成为中国改革开放最早的受益者,也从此时拿到了第一桶金,奠定了广东中国经济第一大省的位置。

第二个阶段:1997年之后和2019年之前

这个阶段中国大陆经济迅速攀升,接连超过世界经济大国,尤其是在2010年中国大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在世界范围内成为经济大国。而香港在这个阶段则不然,20世纪八九十年代如日中天的亚洲四小龙经济发展纷纷失色。

新加坡只能依靠马六甲做做转口生意苟且偷生,湾湾则被自己人搞得死去活来,唯一的电子产业也被老美拿走,韩国则因为和中国大陆的优势产业模块太过类似,纷纷走上下坡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惨的则是香港,本来香港能够强劲发展,靠的就是在国际和中国大陆之间做二手商,可是随着中国加入到WTO,原本香港独有的权利一下子失去了。又因为地域狭小,难以拥有其他产业,本来如果能发展高科技兴许还有一条活路,可是香港做生意习惯了,对于高技术的投入一直不太重视,导致现在难以为继。

这个阶段总体上是中国大陆在冉冉升起,而香港逐渐衰落的过程。香港人一时间难以放下自己曾经高高在上的身段,看大陆的眼神也复杂了许多。

第三个阶段:2019年之后

这个阶段的起点并不好,因为发生了举世知名的暴乱。不过在中央的有力措施下很快就被平息。

涤荡出一些害虫之后,香港对大陆的观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多数人已经完全接受了大陆更加强大的事实。

而拥有了这个心理基础,香港人也开始更加容易的接纳大陆。尤其是在深圳无论是人口,还是规模,从香港的追随者变成竞争者,最终成为领跑者。深圳涌现出的活力,让此时的香港自叹不如。

心理上发生了变化之后的香港人开始试探着走入深圳寻找机会。而这一走出来就有了不起的发现,原来大陆的顶级企业已经成为自己遥不可及的存在。

如此发现强烈冲击着香港人,追求新奇和发展的年轻人因为少有心理负担,面对发出邀请的中国大陆城市完全没有抵抗力。

他们很多人已经开始在大陆城市工作,定居,享受着在香港根本难以想象的生活水平。毕竟和大陆居民动辄上百平的舒适房屋相比,香港的鸽子笼就是个噩梦。

3月29日,香港复活节假期首日,香港居民出境人次突破70万,创疫情后单日新高。其中有超过46万人次经由港深边界的6个陆路口岸进入深圳,另有近15万人次经由高铁西九龙站和港珠澳大桥前往内地。

汹涌的过关人流在各大社交媒体刷屏。这样的盛况,被不少媒体形容为“春运式北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口岸的另一边,深圳市民也感受到了港人的热情,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感叹“深圳都快被香港人占领了”“今天福田区香港人含量300%”……

难怪香港自己的媒体纷纷感慨:现在深圳的含港量越来越高!

汹涌而至的香港人也给深圳带去了泼天的富贵,2023年,深圳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0486.19亿元,首次跻身“消费万亿俱乐部”,成为全国第五个、广东省第二个万亿元消费城市。这其中,香港市民也贡献了一份力。

就单月消费额来说,有港媒此前援引香港特区入境处出数字指出,2023年10月有535万人次香港居民经陆路或海路前往深圳等广东省城市,根据香港特区政府统计处2015年的数据,即港人到广东省旅行扣除跨界的交通费用后每次平均消费开支达680港元推算,在不考虑通胀的情况下,2023年10月港人在内地的消费额高达36亿至46亿港元。

按照经济规律可言,人们自然选择朝着经济活力更强的地方进行转移,现在越来越多的香港人选择双城生活,那就是工作在香港,生活在深圳。一方面不用承担大陆公司的“996”工作制,另一方面还享受了优越的生活质量。可谓是两全其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