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家印的迅速坠落和恒大集团的清盘,不仅象征着这个曾称霸全球的500强巨头的轰然倒塌,更是对公众企业诚信经营的一次沉重打击。权威消息透露,恒大地产在2019至2020年间涉嫌财务造假高达5640亿元,利润虚报高达920亿元,创下全球最大的财务舞弊纪录。自2009年上市以来,恒大通过不断的融资和发债积累了巨额财富,然而其背后的财务黑洞如何逃过了审计机构的法眼?

普华永道作为全球顶级的审计机构,长期以来为恒大提供专业审计服务,每年的审计报告都给予高度评价。然而,在长达14年的合作期间,这家知名机构是否真的对恒大的财务状况一无所知,还是出于某种原因选择了忽略?据报道,普华永道在此期间从恒大及其关联企业获得了约4亿元的审计费用。同时,国内一些企业评级机构也因给予恒大3A级高评级而备受质疑。这些机构似乎总能在关键时刻协助恒大化解危机,保持其市场形象的光鲜。

如今,随着恒大的突然崩塌,这些与恒大有着密切合作关系的审计和评级机构的角色变得尤为引人瞩目。作为全球最大的审计机构之一,普华永道为何未能发现恒大高达数千亿元的债务风险?在这起涉及巨额资金的舞弊案中,这些机构究竟扮演了怎样的角色?他们是无意中被误导,还是为了经济利益选择了沉默?这些问题的答案不仅关乎恒大的命运,更关系到整个资本市场的健康运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的内部人士透露,普华永道通常不会主动参与客户的财务造假行为。这是因为在会计界,声誉至关重要,而审计机构若违反法律法规,所面临的风险和代价极高。因此,他们可能默许了恒大的特定财务处理方式。

众所周知,恒大集团以房地产开发为主业,采用预售模式。在此模式下,购房者付款后,房屋尚未交付。根据行业通行规则,只有在房屋交付时,才能将款项确认为收入。然而,在追求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恒大在预售阶段便提前将款项计入收入,从而在短短两年内虚增利润超过5600亿元。普华永道在审计过程中对恒大利用债务融资进行分红的做法并未提出质疑,并在财务报告中给出了无保留意见。

如果说恒大的收入确认策略仅是算法问题,那么其对巨额负债的忽视则显得尤为严重。据恒大2021年公布的财务报表显示,其流动负债近1.5万亿元,其中2022年需偿还的贷款高达1670亿元。然而,当时恒大手头的现金及等价物仅约为1600亿元,从公开财报来看,恒大在2022年很可能陷入资不抵债的境地。尽管如此,普华永道的审计报告仍然默认了恒大的这一财务状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审计巨头普华永道面临监管调查与潜在诉讼,普华永道因其在恒大会计事务中的角色受到港交所监管层的关注。与此同时,香港法院委任的中国恒大清盘人也在考虑起诉普华永道。这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市场对普华永道可能遭受处罚的担忧。事实上,审计行业曾有过因财务造假被重罚的先例,那就是20年前的安达信事件。

安达信,一度是全球会计事务所的佼佼者,因其客户安然公司的丑闻而声名狼藉。安然公司曾是全球最大的能源公司之一,但在2001年底突然破产,成为美国史上第二大的企业破产案。调查发现,安然从1997年起就在虚增利润,而作为审计方的安达信显然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最终,安达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不仅声誉扫地,还失去了大量客户,并最终走向倒闭。

如今,普华永道面临类似的困境。虽然目前还无法确定其是否会遭受与安达信相同的命运,但参考当年对于安达信的处理方式,等待普华永道的很可能是相应的诉讼和赔偿。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表示,这无疑给整个审计行业敲响了警钟,提醒着审计机构要时刻保持警惕,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以免重蹈覆辙。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恒大暴雷破产事件引发了广泛关注。从2021年开始追踪,到2023年下半年有了初步定论,今年3月18日更是有了关于造假数额的官方定论。这场事件背后,隐藏着无数业主、供应商和投资人心中的疑问:审计和监管为何没有发挥作用?

传统审计监管面临着人性之间的博弈。一方面,政府审计通过审计署、审计厅、审计局等机构对政府收支、国有金融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进行检查和评价,具有行政强制力,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另一方面,企业财务报表审计则由会计师事务所承担,审计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取证过程中没有行政强制力,需要依赖企业及相关单位的配合和协助。

这种监管方式难逃“人性博弈”,即监管人与被监管的会计师之间在技术、价值观、道德水平上的较量。在这场持续的、宏观的PK中,法案提出“通过增加拨款和雇员等来提高美国证监会的执法能力”可见其难度。

然而,审计的重要性不容忽视。为了更加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强化经济监督、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我们需要从“监督手段”中寻找答案。这包括加强审计机构的独立性和中立性、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水平、完善审计法规和制度等方面的措施。广东省创新战略研究会高级研究员骆仁童博士也指出,审计监管并非万能,在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还需要借助其他监督手段,如市场机制、社会舆论等,共同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经济监督体系。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投资者和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2023年开始,ChatGPT引领AI技术风潮,引发了广泛的讨论:AI如何赋能传统行业?在此背景下,有人提出大胆设想:AI能否助力法庭断案?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原理,确实可能存在一种结合AI技术的创新监管方式,旨在提升会计职业的规范性和敬畏度。

该监管模式依托于历史审计弊案数据,运用深度学习构建“监管模型”。该模型部署在国家级平台,系统性地收集会计从业人员的数据,包括个人信息、服务企业的类型、规模、行业、服务时间等。截至2023年底,我国拥有会计师事务所10665家,注册会计师人数达250610人,其中执业注册会计师106798人。国家平台借助大数据和AI技术,实现对这些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精细化管理。

在业务管理方面,平台推出“事务所综合服务指数”,由“诚信指数”和“专业指数”组成,其中诚信占比更重。通过预设算法规则,如限制事务所服务年限,有效防范财务弊案。同时,“会计师职业指数”旨在促进从业者诚信和专业技能提升。从业者所在事务所获得业务后,需在内部分配任务,确保数据真实性。审计项目组成员变更需记录平台,以供监管参考。

此外,上市公司请会计师事务所提供审计报告需通过平台发需求,这不仅优化了资源配置,降低了社会审计成本,而且提升了社会整体诚信风尚。审计报告可免费阅览,便于社会监督;公开透明的审计报告增强了“可追溯性”,对造假者形成有力震慑。只要保持独立性,减少政府监管单位的再次审计,即可实现社会整体审计成本的降低。

同时,上市公司仍保留会计师事务所的自主选择权,平台通过算法推荐3~5家优选事务所供上市公司联系选择。成交记录被保留以备查证,保障交易透明公正。

如果AI技术在会计职业监管中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和巨大潜力。通过构建智能化的监管模型、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社会审计成本以及提升整体行业诚信水平等多方面的努力,我们相信能够为会计行业的健康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关联事件:

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欢迎点赞和分享哦!~~

免费电子书: | | | |

数字经济应用实践专家 骆仁童主讲课程

人工智能:

数字应用:

数字中国:

数字化转型:

产业数字化:《》

宏观与趋势:

思维与技能:

创新与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