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9日,2024年贝利·马丁奖颁奖仪式在京举行,北京地坛医院艾滋病临床中心主任医师张福杰获此殊荣。

据悉,贝利·马丁奖由英国慈善家马丁•哥顿先生创办的慈善机构-贝利•马丁基金会设立,自2000年开始,贝利•马丁基金会每年向中国医务工作者或机构颁发贝利•马丁奖,以表彰他们在中国艾滋病预防、治疗和关怀方面的突出贡献。迄今为止,贝利•马丁奖在我国已经举办二十二届,多位艾滋病防治领域知名专家、学者、基层医护人员和社区机构志愿者获得该奖。

“我很高兴今天又回‘家’了——北京红丝带之家,也很高兴再度见到在座的各位老朋友。张福杰教授从事艾滋病临床教学、医疗、科研工作已过去30多年,他为艾滋病防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我将此奖项授予我们亲爱的老朋友——张福杰先生。”颁奖仪式上,该奖项创立者、时年86岁的马丁•哥顿先生亲临颁奖现场,并满怀深情地宣读颁奖词,随后将奖状授予张福杰。

张福杰发言道,“作为一名从事传染病近40年的医生,自2000年至今,我一直从事艾滋病防治工作。这一刻对我来说意义非凡”。他当场将奖金悉数捐出,用于艾滋病防治事业专业队伍的后续培养和支持。

张福杰是中国最早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医生。1999年,他与同道在北京地坛医院开设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门诊,同年开展了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临床试验,率先在中国引入艾滋病治疗“鸡尾酒疗法”。2000年,他参与了我国第一个《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五年行动计划》以及2003年我国颁布的历史意义深远的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制定。2001年,张福杰受命组建我国艾滋病治疗“国家队”——中国CDC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治疗与关怀室,开始了艾滋病防治工作“国家队”的职业生涯。他带领团队在河南省某村先行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试点工作,在一年时间内7次到同一个村子调研督导,挽救了大量艾滋病患者的生命。

如今,张福杰依然活跃在艾滋病防治工作一线,带领团队创建国家艾滋病抗病毒信息系统,这也是国际上唯一的一个国家级大数据库,为国家的科学防治提供了精准评估和监测作用。作为中国唯一的临床专家参与制定WHO指南,为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中国模式的标准化、国际化的治疗体系做出了积极贡献。

北京地坛医院党委书记潘峰在致辞中表示,地坛医院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已有37年。今天,张福杰教授荣获第22届贝利·马丁奖,这是继王克荣、赵红心两位专家之后,地坛医院第三次获此殊荣,这既是对张福杰教授为艾滋病防治事业所做贡献的赞誉,也是对北京地坛医院在传染病领域深耕78年的肯定。他谈到,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地坛医院承载着示范、引领、辐射的使命。2022年,HIV精准医疗标准化项目正式启动,面向全国150家定点医疗机构推广,进一步促进了全国传染病领域优质医疗资源的扩容和均衡布局。作为国家级艾滋病临床培训基地,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十万余人次的艾滋病临床一线工作人员。

据悉,作为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北京)主体医院,以传染病学为重点的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多年来,北京地坛医院一直走在艾滋病预防、临床救治、科学研究的前列。1987年,医院收治了第一例艾滋病患者;1999年医院引入“鸡尾酒”抗病毒疗法,随后成功进行了第一例艾滋病母婴阻断和全国首例艾滋病患者肝移植手术,并率先在国内开设中医治疗艾滋病门诊。目前,地坛医院门诊接受的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和随访队列已经达10734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成功率达99%,处在国内最高水平。同时,基于近些年综合学科的发展和渐趋完善的学科体系,医院能够为艾滋病患者提供全服务流程、全生命周期、全学科的综合性的诊疗服务。5A级社团组织——北京红丝带之家给予了患者家一样的温暖。2009年,WHO艾滋病治疗与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设在地坛医院,也是目前亚太地区和中国境内唯一一家艾滋病治疗和关怀综合管理合作中心,向世界提供了中国经验、中国方案。

地坛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地坛医院将立足于国家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健康目标,瞄准国际国内前沿创新技术,秉持人民健康福祉,更加关注患者结局和医疗服务获得感,努力攻坚克难,向世界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为我国传染病防治和“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通讯员 李初晴 王燕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