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奶豆爸爸~

想先问问大家:你的孩子,现在叫你“妈”还是“妈妈”呢?

有人说,女性的温暖与幸福,就藏在一声声的“妈妈”里。

是啊,尽管我是一个“全职爸爸”的角色,但是每次只要听见我们家奶豆喊“爸爸”,我就能瞬间爆发出无尽的战斗力,甭管每天洗衣做饭,打扫家务,有多么繁杂琐碎,也会在一声声“爸爸”中,迷失自我,陶醉其中。

我尚且如此,更何况是那个历经十月怀胎、一朝分娩,把孩子一把屎一把尿拉扯大的妈妈呢。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不知道从那一刻开始,原本亲昵的叫“妈妈”的孩子,却突然变了称呼,改叫“妈”了。

而当这一刻来临的时候,作为妈妈的你,是怎样的感受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有一种“失落”,是孩子不叫妈妈改叫妈

朋友小慧最近就遇到了这样的困扰和疑惑。

有次,她送上二年级的儿子去学校,结果在校园门口分离的时候,孩子扭过头对着小慧说:“妈,再见”。

当时小慧并没有反应过来,也没有特别留意,只是后面的剧情愈演愈烈,让小慧逐渐开始后知后觉:

妈,我的外套呢?
妈,我踢足球的球鞋呢?
妈,我今天在学校……

在这一声声的“妈”之中,小慧自动省略了孩子后面所说的内容,而把重点放在了简短又僵硬的“单字妈”上面。

小慧说,当她反应过来的时候,那一刻,突然想起龙应台在《目送》中所写的一段话:

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那种感觉,是无奈,是失落,更是心里满满当当的问号:

孩子是不是跟我不亲了,为啥不叫妈妈了?
孩子是不是对我有意见,还是说到了青春期了?

总之,别小看“妈妈”与“妈”只有一字之差,但每一个经历过这种“突变”的妈妈,会瞬间的掉入到一场大型的“宫斗剧”之中。

甚至说,很长时间,都会陷入到失落和难过当中,无法自拔。

那么为什么孩子要改变称呼呢?在这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原因呢?

02.一字之差的转变背后,到底有何原因?

无论是爸爸还是妈妈,当孩子把两个字的称呼,改为一个字的时候,难免心里都会发出一个拷问:为什么?

其实,在这种改变背后,其实藏着孩子身心发展的秘密,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①孩子语言能力的完善

在孩子咿呀学语的初期,因为约定成俗的语言环境,在再加上孩子生理发育的认知性,所以大多数家长,都会采用“叠字”,来让孩子学习语言和表达。

一方面,像是“爸爸、妈妈、喝水水”这种叠字,更能激发孩子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孩子认知有限,更容易接受和学习这些简单的表达。

所以,在孩子学习说话的早期,喊“妈妈”和“爸爸”,是一种特定环境下的语言表达方式。

但是随着孩子长大,掌握了越来越多的词汇和句子的时候,就会采用更为简洁干脆的表达方式。

所以说,喊“妈”和“爸”,其实也是孩子语言能力发育完善的一种有力表现。

②“心理断奶”现象

在孩子成长早期,父母在经济实力、体力等方面,拥有着绝对权威和优势。

也正因如此,在生存需要的掣肘之下,孩子对父母,有着很深的依恋和信任。

但是,随着孩子的成长,社交关系增多,认知增强,独立意识的提升,就会通过一些行为和表达,来脱离父母的“掌控”和“管理”。

简单来说,称呼的改变,其实是一场关于“独立”的正式宣言。

在心理学上,也被称之为“心理断奶”现象。

③受周围环境影响

一般而言,这种称呼改变的高发期,是在孩子上小学以后,而之所以会如此,有两方面的原因。

其一,孩子升入小学后,接受了基础教育,自主意识激进,急于摆脱“幼稚”的标签,从而会通过改变称呼,来彰显自身的强大。

其二,升入小学后,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比如很多孩子开始启用“爸”和“妈”这样的称呼,觉得称呼妈妈略显肉麻,所以孩子也会自然而然的受到影响,改变称呼。

④亲子之间可能存在矛盾

当然,除了上述这些原因之外,还有就是亲子之间,可能暗藏一些小矛盾,孩子为了表达不满,才故意更改了“叫法”,以便于家长及时察觉到自己的小情绪。

这个时候,作为家长就要注意了,看是不是哪个环节出现了问题,比如说爆料孩子的糗事,翻旧账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3.孩子改变称呼,家长该怎么办呢?

作为家长,想必我们每个人都一样,既想让孩子尽早独立,又想让他们保持对我们的依赖和亲昵。

所以,很多家长在面对孩子更改称呼以后,都像是如临大敌一般,陷入了慌张和失落之中。

但是正如教育学家尹建莉老师所说的那样:

无论是母爱还是父爱,都是一个逐渐分离的过程,强烈的爱,不是对孩子恒久的占有,而是一场得体的退出。

深以为然。

既然结局无法更改,我们倒不如:得体的放手,欣慰的成全,接受孩子从“叠字”到“单字”的改变。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及时自查”。

孩子称呼的改变,有可能是一瞬之间,也有可能是“蓄谋已久”。

比如说,有些孩子可能因为某些事情,对爸爸妈妈感到不满,或者过于缺乏陪伴,也会通过称呼的改变,来表达自己的心理动态。

正如有人说的那样:

爱人如养花,养的好不好,全都在花的颜色和状态上。

所以,我们有没有给予孩子足够多的爱和陪伴,也能从一声声“妈妈”当中,窥探一二。

因此,孩子的每一次成长,或许也是我们家长,自查的机会,让我们知道,多年养育,到底是走了弯路,还是稳步前行。

最后,也希望大家不要纠结和执着孩子称呼上的变化,因为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进程。

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给足陪伴,让他们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