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啊!” 正在热映的电影《第二十条》中,检察官吕玲玲此话一出,直抵人心,震撼全场。

而这,跟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指纹信息大队女警们常挂在嘴边的那句话如出一辙——“你们看到的,是一条条纹线;我们看到的, 是一个个鲜活的人。”

正因如此,这支以女性为主的团队,用她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女性特有的敏锐洞察力,以及追求细致、精致和极致的严谨工作态度,在微观世界中, 用指纹作利剑,协助侦破众多重特大刑事案件,让犯罪分子无处遁形,并先后完成指纹图像比对研究等多个科研项目,荣膺2023 年度“全国三八红旗集体” 称号。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指纹“女神探”的世界。

战斗在方寸毫厘间

用执着和责任破译“指纹密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叫望‘纹’问切,指纹鉴定就跟医生看病一样,要反复观察、编辑、检索、核查,不断重复、不断尝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枚指纹,这是每个人独有的标记。指纹因其唯一性和稳定性,被誉为“证据之王”,被应用于侦查破案,已有百余年。

“一枚指纹,虽说只有1 平方厘米大小,这方寸之间,就是我们指纹信息大队民警们的‘战场’。” 重庆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总队刑事技术支队指纹信息大队教导员陈文英介绍,指纹信息大队成立于2010 年,现有民警、辅警40 人,均为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其中,女警有24 人,且都是中坚力量。

这支队伍的日常工作就是守在电脑前,畅游在数以万计的指纹图形后面,不断调整指纹的方向, 反复改变标注指纹特征的位置和数量,观察、比对、标注、检索、提交……在无数个不同中,找出相同;在一个个蛛丝马迹中,寻找“无声的证据”。

这活儿,可不好干。

在普通人眼中,指纹是一条条细小的纹线,顶多能看出斗型、弓型和箕型,会念叨几句“一螺穷、二螺富,三螺四螺开当铺……”的谚语。

但在指纹鉴定民警眼中,指纹藏着太多的奥秘:每一条纹线都有着不同的方向、长短不一的断点、大小不等的间距,每一枚指纹还有着分叉点、三角点等不同特征。

指纹鉴定也并不是大家想象的:将一枚现场提取的指纹,扔进指纹库里,电脑瞬间就能筛出犯罪嫌疑人。

“那些情节,只存在于影视剧里。”陈文英说,现实中,案发现场提取的指纹,大多模糊、残缺、变形、重叠,甚至只有一点点或几条纹线,根本不具备检验的条件。检案人员只能先凭借肉眼尽可能多找一些指纹特征,再编辑标注、提交入库,最后由系统自动滚动筛选,根据各种指标评分,从高到低,筛选出几十枚不等的疑似指纹。

“系统评分最高的,并不一定是最近似的指纹,还需要我们用肉眼再一枚一枚进行比对。”指纹信息大队民警赵奕就经常遇到这种情况,有时系统甚至给出好几个满分的指纹,最后人工比对发现都不对,而真正有用的指纹反而评分较低。

因此,在利用指纹比对破案中,人工操作至关重要。最后的复核确认工作,也必须交给有着数十年检案经验的陈文英、赵奕等老技术员。她们除了要负责全市大要疑难案件的复核、会诊工作外,还要对重庆公安利用指纹破获的上万起案件进行最后的复核确认。截至目前,复核、确认,这支队伍未出过一次差错,为侦查破案、打击犯罪提供了重要支撑。

“一个案件破了,下一个案件随时可能发生,随时都会有新的指纹信息进入,我们办公室都是24小时值班查询。”陈文英说,指纹信息大队不分白天黑夜,检案人员24小时待命,以便能随时开展比对,第一时间将比对结果反馈给技术民警。

与时间赛跑,与寂寞相伴,与指纹为伍,是这支队伍的工作常态。一条条黑白纹路,一头承载着大家的工作,一头关联着社会的平安。以陈文英、赵奕等为代表的女警们,在方寸毫厘间一干就是30年。

近年来,这支队伍通过指纹比中全市各类案件2万余起,成为打击犯罪的有力铁拳。

一枚残纹数万次比对

攻坚克难破大案要案

指纹信息大队集中比对指纹

“对上了,对上了!是这个,就是这个!”赵奕的一声尖叫,划破了深夜的寂静。整个办公室,瞬间活泛起来。

“陈教,快来看看,这两枚指纹是不是一致的?”赵奕身边早已围过来一群熬更守夜的战友,教导员陈文英的眼睛最“毒”,对一般的指纹基本上能做到一眼辨真假。

这是一起沉寂30年的悬案,陈文英没有凭经验,而是坐下来,对着两枚指纹一个特征一个特征去标记、核查。

这一刻,时间仿佛凝固了。这一刻,只听得到大家“咚咚咚”的心跳声……

“同一的,可以认定!”陈文英难掩激动,迎向大家的双眼竟泛起了泪光。

肯定的答复,意味着那桩悬案的凶手很快将会被绳之以法。习惯静默的指纹信息大队,这一夜,沸腾了,扎在大家心头的那根刺,也终于可以拔出来了。

这是一起发生在30多年前的恶性案件,两名嫌疑人将一男子残忍杀害。当时,民警在凌乱的现场只提取到了嫌疑人的一枚残缺指纹,但是受技术手段的制约,一直无法确定嫌疑人身份。

30多年来,公安机关一直没有放弃追查:一次次指纹筛选比对,一遍遍标注特征点,又一份份调整对比方案,再一次次推倒重来……随着破案技术的不断进步、指纹库的不断扩展,嫌疑人的身份这才渐渐浮现了出来。

果然,有了指纹证据这把“利剑”,沙坪坝公安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将两名嫌疑人抓捕归案。

“连嫌疑人都震惊了,他没想到案发30 多年后公安机关还会找到他,当时就承认所犯罪行了。” 赵奕至今想起破案那天,还激动不已。

“法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背后,正是有这样一群人在一直默默坚守,从未放弃。

“我们始终有个信念,就是一定要破案!今天找不到,明天就接着再找,总有找到的一天。”赵奕说, 大家最不缺的就是耐心和韧劲儿,反反复复比对, 一次、两次、十次、百次、千次、万次……找不到指纹背后的真凶,绝不罢手。

凭着这份坚持一件件重案要案的侦破,极大震慑了犯罪分子, 有力维护了社会公平与正义,生动诠释了“人民公安为人民”的铮铮誓言。

快侦快破民生小案

争分夺秒为群众挽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导员陈文英对辅警悉心指导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指纹鉴定亦如此。

一对一的指纹比对,类似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指纹比对查找嫌疑人,相当于拿着一把锁,在全国范围内找其钥匙。

如何能快速找到那把钥匙,破译“犯罪密码”, 是指纹信息大队女警们关心的头等大事。

“虽说我们破获过很多大要案件,可我们日常接触更多的是涉及民生的小案。”陈文英说,在她们眼里, 案件有大小,但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能做的,就是快侦快破这些民生小案,尽快为群众挽回损失。”

2023 年6 月27 日,某区发生一起入室盗窃案, 被盗财物高达25 万元。这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失主心急如焚。

“接到报案后,刑事技术民警火速赶到现场勘查,我们在实验室24 小时待命;前方在勘查,我们在比对,边勘查边比对。半小时后, 我们就通过门锁上的指纹锁定了一名沈姓男子。”陈文英介绍,公安机关通过对沈姓男子的核查,发现该男子是一名开锁匠。

以此为突破口,检案民警继续追踪现场指纹信息, 不断给侦查人员提供方向,最终将案件侦破:该沈姓男子并不是作案人,但他是被犯罪嫌疑人雇来为其犯罪提供帮助的关键人。

“快点,再快点!细致,再细致!案件破获时间越快,就越能最大限度为群众挽回损失。”陈文英说, 此类案件不复杂,主打的就要求一个“快”和“准”。这也是她们侦破民生小案的工作准则。

油墨捺印指纹之平面捺印

为了更好更快地比破各类刑事案件,让比对成果产生最大的破案效能,陈文英和指纹信息大队的女警们主动建立了现场指纹“快传快比快反”机制,24 小时“倒查”机制,作出了“2 小时反馈”的承诺,配备资源、畅通渠道。甚至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发生现场还在勘验中,检案人员已经比中并推送侦查线索的案例。

同时,为了更好更快服务群众,守护辖区安宁,该大队的女警们积极探索新的算法和应用,让科技服务警务,不断拓展指纹比对应用领域,先后完成了“指纹图像比对研究”“指纹图像质量差异性研究”“指纹比对技战法”“重庆指掌纹大库模块研究”等科研项目,并积极参与公安部刑事技术“双十计划”的课题研究,始终在全国指纹信息领域保持“全国一流”。

薪火相传笃行不怠

让“指纹”说话,让正义伸张

教导员陈文英向记者介绍指纹信息大队历史

“指纹鉴定,是门古老的艺术,是个手艺活儿,需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据史料记载,在战国晚期,我们的祖先在侦破案件时,就已经将“手迹”作为犯罪现场勘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重要证据之一。

有着几千年的传承,指纹比对工作有啥捷径?

“方法无他,唯有专注。”赵奕刚进入指纹鉴定这个行当,师傅石素华就叮嘱她,指纹鉴定是个细致活儿,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没有做好当金刚钻的决心,就别来揽这瓷器活。”

是的,指纹比对工作量大,且枯燥乏味,需要工作人员有高度的耐心和责任心,静得下心,沉得住气,更要坐得住,经常一坐就是一整天,甚至通宵达旦。只有注意力完全沉浸到指纹上,才能看出每一个细小的特征,才能真正让指纹“开口说话”。

比如,一般指纹的中心部含有大约50个特征点,这些特征点在哪些位置、呈现什么方向,能不能迅速找出;一枚残缺重叠的指纹印,能够快速分离出来……这些,往往需要检案人员花大量时间去观察、研究、分析。

也正因如此,指纹鉴定这个岗位上,能坐得下来,一坐就是数十年的,多为女性。

“师傅说指纹鉴定是个手艺活儿,必须手把手教,毫不保留;我们带徒弟也如此,倾囊相授,没有一点私心。”赵奕说,在指纹信息大队里,最让她感动的就是这种传承的精神,“师傅把匠心的手艺传给我们,我们再结合科技手段,研究出更高效更智慧的鉴定方法,传给下一代,代代相传。”

也许,在外人看来,指纹比对既没有在外侦查办案的惊险刺激,也没有缉捕查凶的英勇壮举,更没有抛头露面的鲜花与掌声,一台电脑,一个鼠标,就是她们的舞台和战场;干眼症、颈椎病、腰椎病成了她们的“标配”。那为何在这个清寂无声的岗位上,以陈文英、赵奕等为代表的女警们能日复一日默默坚守,从青丝干到白发呢?

“每成功比对一个案件,不仅仅是在工作簿上增加一个数字,更重要的是能给被害人及其家属慰藉,还百姓公道。”陈文英说,作为一名指纹鉴定民警,早已将名利抛诸脑后,守护正义才是其职业操守。

谁说站在光里的才算英雄?指纹大队的女警们,在枯燥与重复的指纹鉴定中,用专业、传承、坚守,让指纹“开口说话”,成为打击犯罪的铁拳,成为守护社会安宁的利剑。她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用忠诚绽芳华,在无声处捍卫正义,努力让公平与正义的光芒,照耀在每个人的头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