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你是否曾经想过,在这个世界上,即使是天才也可能因为一些无法改变的命运而无法实现自己的抱负?

又或者,你是否也曾经感慨过,即使在严苛的制度下,仍有一些杰出的人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并留下不朽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故事,就发生在唐朝这个文化鼎盛的时代。一位名叫李贺的诗人,凭借自己的才华横溢,本可以在科举考试中一鸣惊人,但最终却因为父亲名讳的问题而无法参加进士考试,这让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愤怒。

然而,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成为了唐诗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章 唐朝严苛的避讳制度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辉煌的王朝之一,在这个时期,文学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的文人墨客。然而,在这个表面光鲜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严苛的制度,那就是"避讳"。

所谓"避讳",就是指在文字使用中,必须回避皇帝、官府和职位的称呼,以示对权威的尊重。这种制度源于"家天下"的思想,旨在强调皇权的独一无二和至高无上性。

为了遵循这一制度,古人们采取了多种方式。其中最常见的就是"改字法",即用其他字对所避讳的字进行替换。比如在唐朝初年,为了规避唐高祖李渊的名讳,将一把名为"龙渊"的神剑改名为"龙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有"空字法"和"缺笔法"。所谓"空字",并非将需要避讳之处留白,而是用其他不确定的字进行替换。而"缺笔法"则是在文字使用时,适当对其笔画进行减少,以免出现歧义。

这些规避方式虽然看似简单,但在实际操作中却十分繁琐和麻烦。更令人头疼的是,有些避讳是无法更改的,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强制性的避让措施,这难免会对他人造成不便。

正是在这样一个严苛的制度下,一位名叫李贺的诗人,因为父亲名讳的问题而无法参加进士考试,最终写下了一首著名的诗作,成为了唐诗中的一颗璀璨明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章 李贺的遗憾人生

李贺,字长吉,出生于河南宜阳地区。从小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擅长奋笔疾书,常常骑着一匹和自己一样瘦小的马在城中四处游荡,寻找创作灵感。

父亲给他取名"长吉",是因为他体弱多病,希望通过这个名字来祈求他能够健康长大。然而,谁能想到,这个名字最终却成为了李贺的一生遗憾。

在到了一定年龄之后,李贺开始投身科举,凭借自己的才华,一开始平步青云,但到了进士这最后一步,却被难住了。原因并非是考试难度太大,而是因为父亲名字的忌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唐朝,有一种特殊的避讳制度,那就是家中或祖先名字与官职发生冲突时,其后代不可以进行担任。比如父亲名字中带有"卫"字,则在唐朝不能于诸卫任官;如果祖宗名中有"安",则不能于长安县任职;父名有"军",则其子不能担任将军。

而李贺的父亲名为"晋肃",这两个字在唐朝时期恰巧与"进士"两个字同音,所以李贺能参加科举,但被禁止参加进士考试。这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个晴天霹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凭借自己的才华,李贺完全可以通过乡试省试等一系列考查,进士则是古代举人的最高学位,如今因为父亲的名字问题而导致他无法参考,这让他十分生气。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李贺曾与在朝廷中倡导古文运动的官僚韩愈交好,并就父亲名讳的读音问题请求韩愈帮忙。看在李贺才华横溢的份上,韩愈曾试图就南北读音的问题对朝廷提议,但建议并未被采纳,李贺在得知这个消息之后负气而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章 《男儿何不带吴钩》的诞生

面对这样的遗憾,李贺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这首诗的名字叫做《男儿何不带吴钩》,前两句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借用这两句来表达自己对科举考试的失望。

他认为,与其因为名讳问题而纠结能否参加科举,不如从军驰骋沙场,在和敌军的拼杀之中收复城池建功立业,用另一种方式来报效国家。

为了让自己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李贺使用了反问的语气,仿佛自己已经看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乱局面,现在就要去奔赴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两句为"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这其实是对自己感情的升华。凌烟阁是太宗皇帝李世民为了纪念对大唐立下功劳的人所创,也是对于唐朝官员而言的至高荣耀。

被册封万户侯的只可能是战场之上功勋卓著之人,李贺这句诗所要表达的意思就是对科举读书人的讽刺,强调一味读书是没有用的,凌烟阁中那些功臣和被封为万户侯的人,没有一个是书生,也不可能是书生。通过连续的问句,李贺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不满和抱负,这首诗也因此成为了千古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章 李贺的才华与遗憾

李贺的遭遇,不仅是他个人的遗憾,也是唐朝这个文化鼎盛时期的一大损失。从他的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李贺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个有抱负的大丈夫。他不满于只能通过读书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而是渴望通过军功来报效国家,这种豪迈的气概,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然而,正是因为这样一个严苛的避讳制度,李贺最终无法参加进士考试,无法在科举道路上一展宏图。这不仅让他感到十分沮丧和愤怒,也让唐朝失去了一位可以为国效力的杰出人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使在这样的困境下,李贺依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自己的创作,留下了一首千古名作。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内心的挣扎和情怀,也成为了对这一制度的一种批判和反思。

可以说,李贺的遗憾人生,不仅折射出了唐朝这个时代的一些问题,也让我们思考,即使在严苛的制度下,仍有一些杰出的人才能够通过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来表达自己,并留下不朽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这样的故事,无疑是对我们这些后人的一种启示和鼓舞。即使面临再大的困难和挫折,只要我们坚持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也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