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几家人带着孩子一起聚餐,孩子多了,问题自然不断。

本身出门在外,再加上孩子天性调皮,又有小朋友们聚在一起,大多家长都不会在这种场合采取“批评指责”的教育方式。

但这次,却有一个“刺头妈妈”,偏偏不信邪,反其道而行之。

在吃饭途中,因为儿子不爱吃青菜,就遭到了这位“刺头妈妈”的数落,刚开始还是温和的给孩子说:你多吃点青菜,对身体好。

但却遭到了儿子的拒绝,随后这位妈妈明显有些不耐烦,于是开启了“战斗模式”:让你吃点青菜,我是害你吗?你没看弟弟妹妹都在吃吗?就你最特殊?

随着妈妈的言辞激烈,孩子从之前的“抗拒”,慢慢变成了委屈,眼角里也憋着泪水,拼命不让眼泪流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看到这一幕,这位妈妈更为恼火:

我是打你了,还是骂你了,跟个小姑娘一样,没说两句就要哭,你看看其他小朋友,谁跟你一样没出息,让你吃青菜,是不对吗?

眼见着事态马上就要控制不住,同行的几人赶紧充当“和事老”,一顿饭才勉强“顺利”的吃完。

其实,一般像这种场面,理智的家长都会给孩子留几分薄面,等回到家、关起门了,才会纠正孩子的错误。

倘若在公开场合数落孩子,不单单会打击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会让他们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屈辱感”,导致亲子关系的破裂。

可遗憾的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家长,遵循着“当面教子”的传统观念,习惯于用一种“上位者姿态”,对孩子的点点滴滴,采取绝对的“领导权”和“掌控权”。

但大家有没有发现,作为家长的我们,虽然拥有“为人父母”的身份,却并不代表着我们可以随意批评孩子。

而且,那些长期在父母“掌控下”长大的孩子,要么最后变得怯懦、缺乏主见,要么随着年纪增长,开始越来越叛逆。

所以说,在批评孩子的这件事情上,我们要讲究一些方法和原则,否则,不但起不到正向的作用,反而会弄巧成拙,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尤其是以下这几个底线,一定不能触碰。

01.当众批评孩子,打击娃的自尊心

“当众教子”,是很多传统家庭,都会存在的一种教育方式。

在一些家长看来,只有在这种场合,公开的对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才能让他吃一堑,长一智,彻底的改掉自己的小毛病。

但问题是,孩子也是独立的个体,他们也有自尊和面子,一旦在人多的地方进行批评教育,就相当于把他们的“自尊心”踩到脚底下,任众人摩擦,抬不起头来。

就像之前我跟一位朋友聊天,他就分享过自己儿时常被父母公开批评指责的经历,因为这种情况,导致他每次跟父母一起接触亲戚朋友时,就感到非常焦虑,生怕一个行为、一句表达,出现问题,遭到父母的责备。

甚至于在长大成年之后,他在与亲戚朋友接触时,都会感到一种强烈的自卑感和窒息感。

但在很多家长的眼里,不过是小孩子而已,要什么面子和自尊。

可是,倘若我们成年人,把自己置身于那种环境,还能这么若无其事吗?

就像童话大王郑渊洁所说的那样:

毁掉孩子的杀手锏,就是当众让孩子出丑。

而这种“出丑”,会在孩子的内心埋藏很久,甚至直到成年,他们都仍然保持着“谨小慎微”的性格弱点,对他们的一生,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所以,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给娃留一点面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2.批评+惩罚,真不能让孩子长教训

在《老师请回答》的一期节目中,就有这样的一个画面。

7岁的孩子邹晓,正在读二年级,他的妈妈经常给他辅导作业。

可是,这位辅导作业的妈妈,却非常严厉。

有时候,一个数字写的不好,立刻就会引来妈妈的不满:怎么回事,这么基本的还要错?

不仅如此,只要孩子犯错,就会在批评过后,给孩子附加一个惩罚措施。

孩子委屈掉泪,而妈妈不但不以为然,甚至还会再次开启批评模式:

你要是哭哭啼啼的,咱俩就别谈了,你自己干去吧。

在整个过程中,让人感受到一种浓烈的“窒息感”,孩子敢怒不敢言,而在妈妈看来,这不过是一种对他负责任的教育方式,可以让他长教训而已。

但仔细想想,这种教育方式,真的能让孩子长教训吗?

答案,一定是未必。

因为在这种批评+惩罚的超强高压之下,孩子始终保持着一种极度焦虑和委屈的心理动态,就算是成年人,也难以在这种情绪下,把自己的能力展现的淋漓尽致,更何况只是一个孩子。

不单单如此,当家长习惯于这种教育模式之后,很容易让一些问题,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不仅会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而且会让孩子丧失对原本做的事情的所有兴趣。

其实,教育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不是说通过惩罚这种方式,就可以让孩子突然茅塞顿开、进步很多。

所以说,与其给孩子营造“高压”环境,还不如多花一点心思、多点耐心,采用恰如其分的教育方式,促进孩子的内部驱动力,让他们自己催动自己。

03.批评就是批评,人身攻击太伤娃

网上有一句话是:越亲近的人,越知道该如何在你身上扎刀子。

这话对应到很多对孩子的教育当中,同样适用。

就像之前有次在饭店吃饭,就撞到过这样的一幕。

孩子想吃糖醋里脊,但没成想,却换来妈妈的轮番攻击:

你还想吃糖醋里脊,学习学的不行,干啥都干不到别人前面去,在吃的事情上,嘴却叼的不行,你看看你这次考的那么分数,能干啥,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个废物……

一通话说下来,孩子面红耳赤,坐立不安。

最后,孩子妈妈还是点了一份糖醋里脊,但是孩子却仅仅吃了几口,就不再动筷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这个时候,妈妈却不忘再一次打击孩子:你不是要吃呢,怎么吃了几口就不吃了,就跟你学习一样,每次都说好好学,可就是学不好,说你笨,你还不爱听……

当时,坐在一旁的我,在这种重压之下,都变得胃口全无,何况是那个小男孩呢?

其实,哪怕我们家长不想承担,但是在批评孩子的过程中,总免不了夹带一些“人身攻击”。

尤其是控制不住情绪的时候,什么难听,就冲着孩子说什么,翻旧账、嘲讽打击的话语,经常就是脱口而出。

但大家有没有想过,那个犯错的孩子,可能还置身于自责好狼狈的“尴尬之中”,我们这种批评方式,不但没法让孩子感受到心理上的舒缓,反而会让他们再次陷入沼泽之中无法自拔。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发现:

父母如果在批评孩子时,采用嘲弄辱骂的一些气话,会使得孩子形成消极的负面人格,产生自卑、内向、忧郁的心理,变得害怕与人相处。

试想想,父母作为孩子的后盾和港湾,尚且能说出一些狠辣而又扎心的话语,那么孩子又该如何信任别人,对这个世界充满乐观积极的心态和自信呢?

所以说,批评孩子,就围绕事件本身,就事论事,不要上纲上线。

要知道,良言一句三暖,恶语伤人六月寒的道理,在孩子身上,也同样如此。

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很多的难题,而作为家长的我们,既然选择生下了他们,就该承担起生孩子之后所面临的挑战,给孩子打好“辅助”,教给他们善良、自信、乐观积极的品质。或许这才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情吧。

最后,也希望每位家长,在批评孩子的时候,都别触碰上面的3个底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他们,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