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跟随历史的齿轮,中国轮胎滚动了近一个世纪。

1934年10月,第一条国产轿车轮胎成功研发,它由上海双钱的前身——大中华橡胶厂生产。这款国产轮胎一问世,便打破市场垄断,陷入与外国公司的商战。其中,与英国邓禄普的矛盾尤为尖锐。

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局势后,大中华橡胶厂经理薛福基坚信,汽车轮胎才是“橡胶制品中唯一永久性之事业”,坚定地主张轮胎上马。

不只是双钱,国内一些橡胶厂也嗅到了轮胎的巨大前景。1947年,“回力球鞋”生产商上海正泰橡胶厂,生产出第一条“回力”轮胎,逐渐成为民族轮胎工业的中坚力量。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在国家以大米换橡胶、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型橡胶产品等政策指引下,中国轮胎工业快速复苏,国营第一、第二橡胶厂,以及上海大中华橡胶厂、正泰橡胶厂等,为现代中国轮胎工业奠定了基础。

改革开放之后,国内轮胎行业开始增长。1978年,轮胎总产能 936万条,出口轮胎28.9万条。当时,由于设备昂贵、投资回报率过低,国内轮胎企业普遍采购海外二手设备。随着国内轮胎设备和控制系统的不断发展,轮胎设备及控制系统解决方案“交钥匙工程”出现,可在短时间“复制”轮胎新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21世纪后,中国轮胎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2009年成为全球最大的轮胎生产国,产能占全球总产能约40%。不过,2009年的奥巴马政府对中国轮胎加征特殊性关税,导致中国乘用车轮胎出口美国数量下降近95%。

对于大部分轮胎企业来说,加征关税有着毁灭性打击,但也是另一种形式的优化产能。2010年前后,国内轮胎企业数量达到600多家,而经过产能优化调整,至今不足200家。中国轮胎的制造优势在不断巩固,出海能力也越来越强。

2023年,轮胎企业“出海”步伐进一步加快,多家轮胎企业业绩大增。其中,三角轮胎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82.6%-96.1%。玲珑轮胎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362%-451%,通用股份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1079%-1492%,贵州轮胎预计净利润同比增长84.2%-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