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神魔世界,强者如云,西天取经更是历尽艰险,才能苦尽甘来。可是煌煌大世,翻山蹈海之间,却有一凡人于喧闹之中归于尘土,万般浮华喧嚣,终于他如浮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是菩提老祖都不敢教的徒弟,因菩提老祖只能和他朋友相论;他曾化腐朽为神奇,让孙悟空从一寿命不久的石猴,成为菩提老祖的徒弟;有人说他是盘古隐姓埋名,也有人说他是后羿出师下山。

然而,他只是一个樵夫,并没有让人惊叹,崇拜的尊位。他只是一个真正能够淡化分别,淡化人我,从困境挫折中生出平等慈悲的普通人。他虽最终难逃百年之后,化为尘土,在生死簿下重新开始平凡人生,但这个世界早已因他的存在而改变!

在说到樵夫之际,就要提到西游记中第一隐世高手非菩提老祖莫属。菩提老祖法力高强,万法皆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谓万法源流心性通,菩提老祖更是将修心二字隐藏在洞府门口的斜月三星洞的谜底之下,一湾弯弯的月儿,倒映着人世痴恨怨,便是心之所在,也是菩提老祖的骄傲。

然而,在普通人樵夫面前,西游记中的菩提老祖却是没有提过收他为徒的念头,只因菩提老祖不敢!

不是因为菩提老祖害怕了樵夫的力量,樵夫只是一个凡人,哪里比得过能够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菩提老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只是因为在修心一道上,菩提老祖需要借助隐匿山林,来达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境界。然而樵夫却是在自己平淡真实的生活中,承受生活的挫折,困境,用自己开放与柔和的内心去面对这个世界。

对于这样的樵夫,菩提老祖不敢教,两个人的道本不同,入世之中,修心更是难上加难。

然而,凡人樵夫的心境之高,不止于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佛陀说要普渡众生,有了这份缘起,三界之中,众生万物才能相依相存,彼此联通,当欢笑与苦乐能够心心相印时,才有了世界共生的起源。

樵夫在方寸山生活,砍柴为生,照顾年迈的老母,时常会被生活所困的樵夫也会忧愁忧思,难以开解。然而,樵夫却在磨难之中,练就一颗包容宽广,助人之心。

有一个细节被人忽视,当面貌丑陋的山野石猴来到方寸山时,已经距离他生死簿上342年的寿命时日无多。孙悟空学艺七年,下山回到花果山没多久,就被黑白无常带回地府。

试想,如果孙悟空没拜在菩提祖师门下,学成七十二变神通,又怎么能够逆天改命,从地府安然归来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其中,帮助孙悟空逆天改命的人就是普通人樵夫。

在繁华世界漂泊八年,孙悟空见过太多人,错过了太多神仙洞府,道家山门,却是在方寸山遇到了这个外表普普通通的樵夫,被他指引,才在人生的最后阶段之前,找到了菩提祖师的山门。

如果不是樵夫,寿终正寝的孙悟空又如何能够大闹地府呢?

所以说,樵夫改变了孙悟空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加容易被人忽视的是,当孙悟空上山之际,正遇到唱歌的樵夫。歌曰:观棋柯烂,伐木丁丁,云边谷口徐行。卖薪沽酒,狂笑自陶情。苍径秋高,对月枕松根,一觉天明。

樵夫什么时候会唱歌呢?

樵夫曾对孙悟空说:我遇烦恼时,即把这词儿念念,一则散心,二则解困,我才有些不足处思虑,故此念念。

所以,此时的樵夫就像每个普通人一样,正是烦恼郁闷之时,也是一个人最容易失去理智和包容之心的时候。

这才更能看出樵夫的修心境界之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对孙悟空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更是把拜入神仙门下这份天大的机缘毫无所求的送给了孙悟空。作为普通人,能够在自己忍受磨难之时,为他人伸出援手,樵夫的确是‘大慈悲’了!

在小说西游记中,普普通通的樵夫在帮助孙悟空上山拜师之后,再无笔墨。按照这世界芸芸众生的人生轨迹,生老病死,自然之理,谁也难逃一死。

樵夫自然也不例外。

然而,就是这平凡且普通的樵夫,却成为了西游记中少有的经典之笔,以凡人之躯和三界大佬朋友相称,又为孙悟空的精彩一生埋下伏笔,造就未来。

算是尘埃中慈悲智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