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搜狐汽车·汽车咖啡馆

4月9日下午,智己官方账号再次向小米致歉,配图是一张带有智己公司公章的致歉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详细复盘了智己L6发布会上写错小米SU7配置后双方的各种声明,并强调,小米公司发言人在官方回应中用到了带有伤害性的道德贬义词,言辞激烈地上升到了否定智己品牌及母公司上汽集团的企业文化和价值观。

尽管再一次道歉,背后的火药味反而似乎是越来越浓。在道歉信的最后,还反手将雷军的“口下留情”之剑递了出去。

4月8日,智己L6发布会上,智己CEO刘涛紧跟潮流,对智己L6和小米SU7的三电、动力等进行详细数据对比。“雷总在发布会上已经用SU7 PK掉了Model 3,那我们今天就直接来看看L6和SU7的实力对比”。

然而发布会刚结束2个多小时,刘涛就发文勘误,称由于产品信息调研有误,发布会上将小米SU7 Max的电机描述为“前IGBT后SiC”,实际上则为双Sic。

对此小米公司发言人连续在社交媒体上发出3条声明,“不接受个人轻描淡写的非正式道歉,敦促智己正式道歉。”4月9日凌晨00:47分,智己汽车官方账号发布盖有智己公关部公章的致歉函。下午16:11分,智己再次发布有智己公司公章的道歉信。

这可谓是开启了车企舆论战的新阶段。以往无论是动力路线还是AEB的争论,也仅仅是车企大佬在个人账号上的battle,甚至还有个相对体面的结局。

而这次,一边是小米公司发言人账号直接正面刚,一个小时内三条声明要求道歉,甚至疑似没有公司公章的道歉信就要告到底的态度;一边是智己三次道歉,官方账号发了致歉函还不忘宣传L6的电机技术,道歉不忘反手提及对方“言辞激烈”、“否定价值观”等行为,也足见战况的激烈。

当然,小米和智己的纠葛只是当下车圈舆论风向的一个缩影。对车企来讲,如何获得流量、引导舆论走势都已经成为现阶段车企营销的必修课。

3月底,小米在发布会上将Model 3的配置与SU7逐项展开对比后,“配置对标”在新车发布会上“蔚然成风”。新款腾势N7的发布会上详细对标Model Y,智己L6直接对标SU7。

以往车企的对标还相对比较含蓄。无论是展示新品所在细分市场格局还是提及竞品,涉及竞品品牌时往往会打一半的马赛克,或者把logo挡住等。尽管稍显“掩耳盗铃”,但在舆论场上还算相安无事。

然而详细对标竞品在科技产品发布会上则是家常便饭。2017年华为P10发布会上,就将其拍照效果、电池续航、响应速度等与iPhone7、三星S7等竞品进行对比。2023年,从魅族20、华为P60、到小米14 Ultra等产品,参数对标竞品更是每场发布会气氛最嗨的环节。

除了小米这类科技企业在营销上的启发,智能电动车的产品特性、市场阶段也在催生这样的对比。当前,中高端新能源市场尚处在混战中,没有哪一家在这一市场形成了明显的品牌优势,很多用户往往是在看配置选车,对同价位产品配置的差异往往就更加敏感。

因此,竞品配置对比或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为车圈发布会的必备环节。这样针尖对麦芒的正面硬刚也将成为车圈舆论战的新画风。如何把握尺度、引导舆论也成为现阶段车企的必修课。

首先企业自身要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并一以贯之。这既包括品牌层面的核心竞争力、企业高管个人的风格、传播节奏手法等。不要被竞争对手的动态打乱自身的节奏,慎重采用奇招。

基础能力同样要注重。比如要做对标,就要有理有据选择竞品,如业界公认的产品标杆或是细分市场销量表现较好的产品;企业CEO和营销、研发等部门要更紧密的配合,把细节工作做到位,数据、测评结果都需要有明确信息出处,做到信息多重确认。

谨慎的基础上,越快越好,高效且正面的回应舆情。2024年,无论是价格战,还是企业之间的舆论战,决策时间都变成了以小时为单位。这就要求企业既要对市场、舆论环境有所预判,又要形成应对紧急情况的方法论,及时出牌。4月8日,刘涛在小米发声之前就回应了错误,行动上还是比较积极。

最后,在企业经营思路上,更要学会传播、注重营销。不要总想着甚至试图把品牌包装成“我们的产品比XX好,就是没XX会营销”的形象。仿佛不懂营销,就是在闷头做技术。能生存下来的强者就不该有什么致命的短板

如今小米和智己的纷争虽告一段落,但面对“红海”竞争的市场环境,诸如此类的舆论战不会就此罢休。企业的当务之急,还是补齐体系能力,理智又及时地迎战。更要打磨产品力,随着智能电动化的推进,消费者也在迅速成长,更多的进行理性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