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看与被看:当代艺术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启幕。此次展览以“看”与“被看”为主题,探讨艺术家与作品、作品与其对象的关系,以及记忆、情感、欲望、认知等现象通过视觉形式表达的方式。本次展览由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13位艺术家的70余件作品组成,从不同视角展示当代艺术中有关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文化景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幕式现场
向波涛、杜鹏飞为刘曼文、闫平、纪连彬、李占洋、洪浩、翁奋、谌河颁发捐赠证书

展览开幕式上,清华大学党委副书记向波涛、参展艺术家代表闫平、策展人徐虹、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先后致辞。杜鹏飞为刘曼文、闫平、纪连彬、李占洋、洪浩、翁奋、谌河颁发捐赠证书。开幕式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副馆长孙大鹏主持。清华大学部分师生校友、艺术界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据展览总策划杜鹏飞介绍,这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继2021年“存在之境——当代艺术研究展”之后策划举办的第二次当代艺术展。未来,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将选取有着敏锐洞察力和艺术创造力的作品,向观众展示当代艺术的独特魅力。

展览第一单元 “记忆中的‘看与被看’”展出的是四位艺术家谌河、刘曼文、郭全忠、洪磊的作品。这些作品记忆有关,包含了历史文化社会与个人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现场

展览第二单元“当下境遇中的‘看与被看’”展示了杨少斌、闫平、洪浩、翁奋四位艺术家的作品。艺术家用他们的敏感、良心、认知、问题意识以及寻找新的表达方式的决心,照亮我们身边习以为常的事物,让我们看见。

展览现场

展览第三单元“文化转换中的视线”中展出顾黎明、纪连彬、于振立、李占洋、丁乙五位艺术家的作品。他们将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情感表达的出发点而不是终点。前者是基于个人感情和经历,从个性色彩去探索新的形式,传统就是活着的源泉,艺术创作从这源泉中获取能量。后者可以看作一种理念,一种目标,一种决心,一种类似“乌托邦”的梦想。

据悉,展览将展出至6月12日。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谌河 王国维 布面油画 80cm×60cm 2010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刘曼文 红颜——胡蝶 布面油画 200cm×162cm 2010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郭全忠 情系西部 纸本水墨 96.5cm×181cm 2010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洪磊 南京长江大桥 摄影 半径50cm 2003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少斌 后视盲区 影像 11分12秒×4屏 2006-2008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闫平 理想的明天 布面油画 100cm×80cm 2012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洪浩 甜(下)摄影 120cm×198cm 2008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翁奋 消逝的风景-1 (渔村被建成商业小区) 摄影 150cm×268cm 2021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顾黎明 秦琼 布面油画 100cm×73cm 2020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纪连彬 三友 纸本水墨 96cm×177cm 2021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于振立 空始5号 综合材料 90cm×90cm 2001年
李占洋 南山饭庄 玻璃钢 250cm×160cm×150cm 2006年
丁乙 十示-黑白3 丝网版画 180×120cm 2007年 艺术家捐赠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藏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

编辑 | 黄家馨

制作 | 闫天蒙

校对 | 安亚静

二审 | 贺 玮

三审 | 马子雷

《中国美术报》艺术中心内设美术馆、贵宾接待室、会议室、茶室、视频录播室,背靠中国国家画院,面临三环,功能齐全、设备完善,诚邀您到此举办艺术展、品鉴会、研讨会等活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54号

联系人:王会

联系电话:010-68464569 18611300565

《中国美术报》为周报,2024年出版45期。邮发代号:1-171

1.全国各地邮政支局、邮政所均可订阅,225元/年

2.直接向报社订阅,发行联系人:吴坤 电话: 13071178285

新闻热线

电话:010-68469146

邮箱:zgmsbvip@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