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青浦区元荡生态岸线贯通和功能提升三期工程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

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公共服务便利共享加快推进……过去一年,上海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发挥龙头带动作用,携手苏浙皖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办成一批大事要事、实施一批重大项目,推进了一批制度性创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上海市发展改革委透露,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第二轮“三年行动计划”顺利收官,217项工作任务基本完成。

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上海龙头高昂,苏浙皖各展所长,三省一市补短板、延长板,串起产业链、创新链,推动长三角地区产业集群协同发展。

一台工业机器人,研制在上海,轴承来自温州,伺服电机产地衢州,减速机则为苏州出品,机器人本体及一二级零部件供应均不出苏浙沪皖。“链主”上海新时达机器人牵头长三角12家上下游企业打造国产焊接机器人,促进区域内机器人国产零部件在国内主流机器人整机厂实现应用。一辆新能源汽车,上海提供芯片、软件等组成汽车“大脑”,江苏提供动力电池,浙江提供一体化压铸机,安徽整车组装……供应链构建在4小时车程内。一条条自主可控的供应链、产业链正在长三角跃动起舞。

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加快打造,上海三大先导产业规模达1.6万亿元,引领带动长三角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提升;持续推进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汽车芯片等关键零部件研发和产业化取得积极进展;国产大飞机长三角产业链配套率持续提升,跨区域产业合作载体建设加快推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形成了以上海为总部、苏浙皖联动的发展模式,特斯拉国产Model3、ModelY零部件本地化率已超过95%,供应商75%来自长三角地区;在民用航空领域,围绕中国商飞,镇江、常州为C919配套发展航空制造配套产业,长三角近千家企业被纳入大飞机供应商储备库,仅材料领域就完成70个产品的对接,大飞机产业链在特殊工艺和材料领域实现“从0到1”再“从1到N”的突破。

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全面推进,联合苏浙皖启动实施第二批28个联合攻关项目,由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构成的长三角战略科技力量稳步壮大。

公共服务便利共享

上海市发展改革委介绍,上海会同苏浙皖推动152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跨省通办,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实现52个居民服务事项“一卡通用”,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深入推进。

从住院到门诊,跨省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加快推进。目前,长三角地区参保群众在互联网医院复诊诊查费、药品费用等均已纳入异地医保支付。

依托上海市“一网通办”,实现基本医保参保信息变更、异地就医结算备案等8项高频医保服务事项在长三角区域内“一网通办”;将上海市医疗机构信用就医人群范围拓展到长三角区域参保人群,来沪就医的长三角区域参保人可通过“随申办”等渠道发起信用就医申请,由试点银行提供专属信用额度,完成签约后便可享受在上海的信用就医、无感支付等医保服务。长护险结算也开始在长三角区域“跨省延伸”,对有上海市老年人住的长三角区域连锁养老机构,可进行长护险费用延伸结算试点,目前已覆盖苏浙皖三省,共32家连锁品牌养老机构纳入试点。

在示范区内率先实现医保领域“同城化”。比如,青浦、吴江、嘉善三地参保人员在示范区内异地就医,无需办理备案即可直接拉卡结算,在示范区内75家定点医疗机构开通医保电子凭证一码通,区内参保群众可“脱卡支付”。

重大项目加快实施

三省一市互联互通不断加强,长三角城市之间越来越“近”。市发展改革委介绍,长三角一体化交通网络初步形成,沪苏通铁路二期、沪渝蓉沿江高铁等项目加快建设,沪苏地铁线11号线无缝连接,9条涉沪省际“断头路”全部建成,洋山深水港小洋山北作业区集装箱码头项目全面开工,南通新机场前期稳步推进。上海LNG站线扩建项目、江苏南通-上海崇明500千伏联网工程等加快建设,迎峰度夏、度冬电力互济规模持续加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加速发展,携手苏浙皖累计建成5G基站超66万个,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长三角国家枢纽节点加快建设。聚焦示范区建设加快突破,重点项目加快建设,方厅水院开工建设,华为青浦研发中心主体工程完工,跨省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揭牌。

据了解,新一轮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预计年中印发实施,强化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有机衔接、纵深推进,强化国际对标、制度创新和协同创新,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和长江经济带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新民晚报记者 叶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