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5月16日晚上,香港红磡海逸酒店照常开门营业。

10点左右,一名穿着性感的妙龄少女抵达酒店,她接了个电话,便转身走了进去。

半小时后,一部的士开到酒店门口,车上走下一个西装革履的男子。

他左顾右盼后,也低头步入酒店。

这一男一女的举动,被不远处的摄像头一五一十地记录了下来。

手持摄像机的ICAC调查员按捺住内心的激动,静静隐藏在酒店附近的一个角落里,等待着上级的行动命令。

他知道,自己手上的证据,很快会扳倒一个声名显赫的香港警队高层。

这个人的名字,叫做冼锦华。

由来已久的“廉警冲突”

凡是看过香港影视作品的人,一定听过廉政公署(ICAC)的名字。

“ICAC请你喝咖啡”。

这句话足以让每个香港政商要人闻之色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廉政公署,几乎已经成为了香港的城市名片之一。

在电影《岁月神偷》、《金钱帝国》或者《五亿探长雷洛》中,人们可以窥见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香港的腐败风气。

而腐败的重灾区,恰恰就是大权在握的港警。

早年的港英政府拿不出卓有成效的反腐措施,干脆视若不见,任由腐败蔓延,搞得民怨沸腾。

直到1973年,“反贪污、捉葛柏”的社会运动爆发。迫于汹涌的民意,港英政府宣布成立了廉政公署(ICAC)。

经过多年的发展,ICAC已经成了令贪腐分子闻风丧胆的机构,香港百姓有一个共识,“ICAC是香港社会发展的基石”。

正如它的宣传词所言,“香港优势,胜在有你和ICAC。

作为反贪利器的廉政公署,除了最高行政长官本人,任何人不得干预其调查。独立是ICAC的精髓,也是它无往不胜的根本原因。

但这也意味着,廉署会触动一大批人的既得利益。

ICAC出现并发展壮大后,首当其冲的就是腐败横行的香港警方。

原本归属于警方内部的反贪权力被独立了出去,警队受到ICAC监督制衡。

在这种情形下,警廉冲突时有发生。

据统计,1974年至1977年,被控贪污的警员高达260人,搞得警队内部人心惶惶。

许多内心有鬼的警员饱受心理折磨,害怕自己的旧账有朝一日被揭发,对廉署心怀仇恨。

时间来到1977年10月,矛盾终于激化了。

廉署以集体贪污罪拘捕了170多名九龙区警官,这一大动作,立刻激起了警队的激烈反弹。

10月28日,警务人员和廉署人员爆发了正面冲突。

百余名怒气冲冲的警务人员,气势汹汹冲进位于中环美利道和记大厦的廉署总部捣乱,发泄怨恨,与十多名廉署人员大打出手。

事情演变成两个执法部门的流血冲突,震惊了英国外交及联邦事务部。

当时的香港总督麦理浩为了安抚警队,颁布了一纸特赦令,要求廉署特赦在1977年1月1日以前参与贪污而未经检控的公务人员。

这个“既往不咎”的特赦令是特殊情况下的无奈之举。

它虽然平息了第一次警廉冲突,但是也预示了警队和廉署之间,必然还会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

“明星警官”的另一面

纵观香港警察和廉政公署几十年来的风雨斗争,影响最大、最为轰动的,当属发生在2002年的“冼锦华案”。

冼锦华,高级警司,号称警队“明日之星”。

冼锦华出身于警察世家,家里的兄弟均为香港警界的高层职员。

他于1977年加入警队,到2002年被捕时,警龄已达25年,属于资深“阿sir”。

1996年,冼锦华在水警重案组时,成功侦破了“欢场杀手案”。

当时,三名变态杀手在娱乐场所频繁作案,他们以各种理由带走“小姐”,将这些女人骗到长洲洗劫、轮奸和杀人灭口,然后装在木箱、尼龙袋中弃尸,后来一个“小姐”侥幸逃过一劫,成为破案关键线索。

冼锦华带领的水警重案组成功找到受害者尸体,破获了这起重大杀人案,从此声名大噪,成了港警中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后来的日子里,冼锦华扶摇直上,他调入毒品调查科后,同样屡建奇功。

2001年4月,冼锦华破获一起大麻案,毒品总价值逾亿元。同年12月下旬,他率领警员捣毁一个海洛因加工厂工场,收缴了价值3000万港元的毒品。

2002年初,冼锦华负责调查连串电话亭炸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他率领逾百警员,大破黑帮在一艘轮船上举行的坐馆仪式,登船拘捕近百人,轰动一时。

如此战绩,让冼锦华成了港警当之无愧的明星,也是警方大力栽培的接班人选。

他年纪轻轻就晋升至高级警司,月入高达9万元,还多次出席警方破案后的记者会,出尽了风头。

可是这位屡立奇功的警司有个特殊的癖好:每次破获大案要案后,他都喜欢去红灯区里风花雪月,寻欢作乐。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是在冼锦华投身警界之初就养成的习惯,有可能是为了舒缓案件带来的巨大压力。

然而沉迷于红灯区的冼锦华,最终也是败在了风月场所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