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酒店,有传统单体店,有本地小连锁,有横跨几个省的区域性连锁,还有全国型连锁店。出钱开店的,有夫妻两口子开的个体户门店,有厂家投资开的形象店和体验店,有烟草公司开的终端整合店,还有大型酒商开的连锁型直营店和加盟店。

在这其中,传统单体型烟酒店是冰火两天,固守传统经营思维,以卖货为经营核心,做零售,赚差价,被动等着客户上门,日子一天比一天难过。而以服务为经营核心,做圈层,精心维护老客户,客情与增值服务双线并举,且持续主动拓展新客户的烟酒店,小日子过得还挺滋润。再有,能开本地小连锁的,说明在当地的社会关系和客户资源都不错的,尚且能玩下去。比较尴尬的,是区域性及全国型的连锁烟酒店,看起来门店数量多,覆盖面广,但生意不好,业绩差,产品结构失衡,盈利艰难等情况,是普遍性的。

与传统烟酒店不同的是,区域及全国型连锁烟酒店,是有管理总部的,总部是由各类职能部门组成的,诸如招商、运营、采购、商品、人事、培训、督查、市场、电商、信息化等等,要人有人,要专业有专业,看起来机构健全,分工明确,老板每年也拨付了不少预算,花钱养了不少人。可是,这么多能人,这么多部门,硬是没把店里的生意做起来,说到盈利能力,还不如人家夫妻两口子开的单体店。

连锁店生意不好,老板不爽了,在进行内部追责时,各职能部门的员工也觉得自己很冤,毕竟这该做的工作都做了啊,那些标准流程、规章制度、产品组合、品牌宣传、市场活动、员工培训、运营监督、跨行业联动、线上线下结合等等,一样也没缺啊。现在店里生意不好,那是门店没有认真落实嘛,或是外部市场大环境不好,或是私下悄悄骂老板的战略方向有问题,这都不能怪我们啊。

连锁烟酒店总部的职能部门,真的把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吗?

一、对市场有研究吗?

先了解,再研究,然后才能有效地制定策略。

作为总部职能部门,对市场有足够的了解和研究吗?诸如对消费者群体的类别划分及对应特性,新消费习惯的出现,商品品类变化情况,竞争对手动态(尤其是创新),当前门店的实际运营现状,店员的工作能力及态度,对客户的接待及维护方式。再有,这些研究工作是持续的?还是偶尔搞一次?是只研究熟悉的老客户?还是全面研究的新客户?

若压根不做这些研究工作,那么,职能部门在制定策略的时候,依据是怎么来的?靠自己的历史经验还是主观判断?

之所以要做研究,一方面是充分地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例如顾客反馈说产品价格高,就简单认为是产品价格高导致没有成交,没有对价格高背后的问题深入研究下去,顾客为什么说价格高?是真的价格高?还是被误解了?还是没有了解到产品的价值所在?还是习惯性随口一说?还是托词?还是为接下来的还价或多要赠品做铺垫?另外一方面,不能假定市场环境是静态的,不能假定店员和顾客都是正常的,更不能假定竞争对手都是死的。

二、动作分解到位了吗?

问题只有在被分解之后,才能解决。

职能部门存在的价值之一,就是解决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可是,若只是制定一些泛泛的动作标准,过于粗线条,店员难以消化吸收,也不太可能去进行主动的再分解。结果就是弃之不用,或是粗放执行。

例如对进店顾客打招呼,许多连锁企业的执行动作就一句话“对进店顾客要热情招呼”。但是对进店顾客的识别措施(例如用感应门铃还是候在门口区域的店员),店员自我的表情调整,第一句话怎么说,第二句话怎么说,是普通话还是方言?是接待店员打招呼?还是所有店员打招呼?等等,这些动作细节有足够的分解吗?

尤其是在店员与顾客的沟通话术层面,不能简单地制定些销售话术就行了,而是要充分考虑到顾客可能会问出来的各种问题,提前设计好应对话术。

三、培训学习的有效性到位吗?

对于店员的教育训练,归属于总部的人事或培训部门负责。

那么,对于店长和店员,具体需要学习哪些内容?学习内容的次序如何排列?学习内容用什么方式进行固化?哪些属于岗前学习内容,哪些属于岗后学习内容?具体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学习之后如何安排模拟演练?如何考试?如何复训?如何巩固?总部安排的集中学习与门店的每日一学怎么衔接? 学习手册与执行手册之间的一致性怎么设计?样板标杆有建立吗?

四、有创新吗?

对外的营销策略,有创新吗?还是与其他竞争对手存在同质化?尤其是这几年开始提高占比的服务工作,若是与竞争对手的服务措施是一样的,那不是服务,只是标配而已,只有竞争对手没有的服务,才是服务。

五、方案具备可执行性吗?

各职能部门所设计的方案,最终得要店里来落地执行。

那么,所设计方案,在真实场景中,实际的可执行性怎么样?容易被理解吗?执行难度大吗?与正常人的行为习惯相符吗?是帮助店员做减法还是做加法?

当然了,可执行性的问题,往往是总部职能部门在早期进行设计时,考虑过于简单,没有经过落地测试,也没有反复修改完善。

六、次序排列有做好吗?

营业过程也是个持续优化的过程。有些时候还需要进行规模较大的整改工作。

优化或是整改,涉及面都较广,各类工作总量多,那么,哪些事先做,哪些事后做,次序有排列清楚吗?相互之间的逻辑关系有梳理清楚吗?

七、人力资源配套吗?

事情都是要人做的,当前的人力资源能配套吗?

各岗位员工数量是满编的吗?工作能力都是达标的吗?工作态度都是正常的吗?稳定性如何?外部储备有吗?内部的后备梯队有吗?执行力如何?监督机制有吗?奖惩机制有吗?

八、有全程跟踪吗?

下属门店及员工不是机器,不是给了方案就会对照执行的。是个人,就有惰性,同时,记性和自觉性也没那么好,这就需要总部职能部门得要保持全程跟踪,跟踪学习情况,跟踪落地执行情况,监测落地是否走样,跟踪实效产出,对落地过程中的问题及时发现与解决。

客观地来说,这些就是职能部门该干的活,核心是围绕着门店的运营效能和绩效产出,持续地做修补完善工作,而不是变成了总部领导,下达一堆指令要求就完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