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姜晓丹

4月7日,琶洲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发布会在广州海珠琶洲举办。会上宣布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国内首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揭牌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推介《海珠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年行动计划》,集中发布海珠政务云脑大模型、唯品会“朝彻”大模型、因赛集团InsightGPT文生视频大模型、蜜源社交电商智能导购AI大模型应用等4个大模型项目。现场邀请了智用人工智能应用研究院院长、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顾问管震围绕大模型技术前沿和产业发展进行主题演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3月,《广州市支持海珠区建设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正式印发实施,这是国内首个聚焦行业大模型产业发展的方案。《实施方案》提出全力推动海珠区打造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示范区,力争到2026年,推动人工智能大模型在8个以上行业深度应用,推广典型应用场景不少于30个、选树标杆企业50家、储备算法超5000个,带动示范区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亿元,成为全国领先的应用示范高地、政策高地和人才高地。

瞄准行业大模型,集聚合力做强大模型产业集群

有关智库机构分析研判,目前国内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基础能力相差不大,接下来行业真正的比拼是应用落地能力,未来将出现通用大模型“剩者为王”、行业大模型“百花齐放”的局面。202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的互联网大厂、AI公司、研究机构等纷纷涌入行业大模型领域,应用市场竞争激烈,国内大量涌现从事大模型开发及延展应用的创新创业公司。

海珠区作为广州发展大模型的不二之选,积极抢抓机遇,瞄准AI+新型工业化、游戏、时尚、营销、交通、医疗、政务、金融等行业大模型赛道,通过拓展权威榜单靶向招商、机构风投联动招商、应用场景合作招商等路径,加快推动一批掌握先进技术和成熟产品的企业率先开展行业大模型应用,全力打造大模型技术应用“最佳试验场”和产业集聚高地。截至目前,全区已有21个大模型应用项目落地。今年争取再引导10个以上完成大模型备案、20个以上完成算法备案、引育50个以上行业应用项目,形成集聚发展态势。

打造“六大平台”,扎实有力构筑大模型发展支撑

1.打造政策助力平台。市区三年总共投入超10亿元,从大模型硬件基础层、AI应用层以及数字经济人才侧等三个维度给予支持,对完成大模型或算法备案的给予最高100万元奖励,营收增量满足条件的给予最高400万元支持。另外对认定为示范发展项目的,认定为示范园区的,以及列入《广州琶洲人工智能人才目录》的创新团队或人才均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每年最高奖励1000万元。目前相关奖励细则正在编制完善中,争取尽快完成流程后启动首次申报。

2.打造算力供给平台。为满足大模型企业对算力的高需求,海珠区重点部署本地算力、构建算力调度平台,加快提升智能算力供给。目前,已推动琶洲算谷沙溪智算中心新增100P算力,计划上半年完成部署。加快琶洲实验室等算力设施提质增容,推进建设广州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琶洲云节点,为企业开展大模型行业训练和应用创新提供硬支撑。

3.打造合规指导服务中心。联合琶洲实验室等专业机构,于4月7日正式揭牌成立琶洲人工智能大模型合规指导服务中心,该中心将主要协助、辅导企业完成大模型和算法备案,促进大模型产业合规、安全、健康发展,以专业的服务引育大模型和算法企业,促进企业集聚落地。

4.打造孵化培育平台。海珠区充分利用现有空间载体,通过“一租二买三建设”三步走模式,打造人工智能大模型专业孵化和加速载体,通过“孵化服务+创业培训+天使投资+开放平台”的培育方式,为大模型初创企业提供优惠租金载体保障和一站式创业服务,今年年底前将打造首期孵化载体面积约1万平方米,为大模型企业抱团发展提供载体支撑。在人才培育方面,推出“一平台、一协会、一人才库”并行举措,为数字经济人才的就业、交流与合作提供优质服务。

5.打造金融赋能平台。海珠区正会同广州市属国企加快设立琶洲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撬动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计划设立基金总规模不少于100亿元,以投代引,培育优质产业集群。争取今年完成首期基金设立,规模不少于10亿元。同时,利用各类交流会、发布会、算法大赛等活动,积极搭建产融对接、银企对接平台,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的支持。

6.打造生态集聚平台。定期举办大模型产业主题交流生态活动,持续策划大模型企业和产品签约、发布等内容,搭建企业交流合作平台。目前,海珠区正高水平策划第三届琶洲算法大赛,抢抓大模型热点,从技术和应用两方面设置AI大模型产品赛和行业大模型训练赛,推动企业技术切磋、商洽合作,持续构建创新活跃的大模型产业氛围和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