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被誉为是中国的母亲河,她见证了中国五千年的历史变迁,也滋养了无数子民的生长。

许多历史文人站在黄河边书写她的壮阔,但她也为沿岸的人民带来了不少的灾祸,以至于黄河还有一个称号叫做“中国的痛苦之河”。

每逢暴雨汛期黄河便会爆发洪水,这令沿岸的人民叫苦不堪。无论古今为了预防黄河的洪水都会修建堤坝来抵御灾害,为了在洪水来临时有效的分流保证沿岸地区人民的安全,如今还会修建闸门来减轻洪水对人们造成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黄河上游有一座十分著名的闸门,被称为亚洲第一闸门,这座闸门始建于1975年,在当年耗资便超过了8千万元。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座闸门至今已经46年未打开过,当地老百姓对此表示“这个闸可千万不要开”。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一、8千万建造的亚洲第一闸

1975年我国河南南部出现了一场巨大的台风, 这场台风不仅摧毁了大量的农作物,还带来了大量的降雨。

当时黄河两岸的村民为了躲避狂风暴雨全都躲避在家中,霎时间听到如同响雷一般滚滚而来的声音,紧接着便有人大声呼喊着“洪水来了!”

人们还没反应过来,巨大的洪水便冲塌了房屋。灾后有相关部门进行过统计,官方公布的死亡人数多达两万六千人,但有其他来源的报告表示死亡人数可能多达八万五千人。

五百万间房屋倒塌、近两千万亩农田被毁、受灾的人数超过一千万人、损失超上百亿元人民币。

灾后国家将守在人员安置好之后便开始对洪水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这场灾害之所以会造成如此巨大的损失,就是因为水坝和水库的质量存在缺陷,后期也忽视了防洪的问题。

加上大跃进时期造成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问题,才引发了此次洪灾的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避免事件再次发生,国家领导人决定在河南省濮阳县渠乡村修建一座能够分洪泄水的大闸。

经过一年的筹备和设计,1976年我国水利部开始建造这座大闸,然而在建造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诸多难题。

当时我国的交通条件并不像如今一样便利,这就导致材料运输和专业人才的调动出现了严峻的挑战。

黄河内淤积的泥沙也让大闸工程的稳定性造成影响。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有关部门提高了大闸和堤坝建造的质量要求,所有人员吃住全部都在黄河边上。

为了保证大闸工程的顺利进行,当地村庄的村民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最终仅用了两年的时间就将这座“亚洲第一大闸”建设成功。

这座大闸总宽209.5米,全长749米,泄洪口一共56个,寓意着全中国56个民族面对灾害共同抵抗的精神。

这一大闸建设成功让两岸人民悬着的心放了下来,不过令人感到神奇的是,这座大闸建成的46年时间里从未开过闸。就连当地的老百姓也表示“千万不要开闸”,因为一旦开闸就意味着灾祸将至。

二、开闸意味着灾祸将至

渠村大闸实际上是我国引黄入冀补淀工程的关键部分,但这座水闸自建成后就一直没有开闸放水。

这座大闸建成之初的目的就是为了抵御特大洪水的侵袭,若是当地决定开闸放水的话,就意味着黄河又爆发了严重的灾祸。

从当时的设计来看,当黄河花园口站发生超过22000立方米每秒流量的洪水,并且无法保证艾山站洪峰流量抵御10000立方米每秒时,便会制定分洪方案。

在国务院下达命令后才能够启用渠村大闸进行分洪抗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所以要设置如此严格的规定,就是因为渠村大闸在开闸后所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

渠村大闸一旦开启瞬间就会有大量黄河水奔涌而出,一时间下游地区就会被洪水淹没。根据相关部门的模拟能够看到,开闸后洪水会淹没20个乡镇,对当地居民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不仅如此,开闸之后黄河水还会对黄河两岸的农田、基础设施、工厂、居民楼造成损毁。

这将会对当地的经济造成巨大损失,洪水过后的生产和生活也可能会因此而停滞。洪水过后还有可能会造成多种细菌,从而危害当地人民的身体健康。

因此打开渠村大闸是一个非常严肃的决定,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决不能打开大闸。

即便是决定开闸也必须要对当地居民的安全进行保障,因此当地居民才会说出“千万不要开闸”这样的话。

不过看着一直未能使用的渠村大闸相信也有不少人都产生了疑问,这座大闸近50年的时间都未动过,若是真遇到特大洪灾的话,是否还能够正式投入使用呢?

三、虽46年未动却依然可用

实际上渠村大闸虽然46年未使用,但是有关部门却一直没有停下对其的维护和检修。

我国的有关部门对渠村大闸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管理流程,相关人员会定期对渠村大闸进行检查,还会进行河道清理、设备检修以及机械部件更新等工作。

若是机电设备生锈、掉漆或是润滑出现问题的话,工作人员也会进行除锈刷漆、涂抹润滑脂油等工作。

对大闸的墙体也会定期进行检验,以保证渠村大闸能够平稳运行,也正是因为这种标准化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精心呵护,如今的渠村大闸依然如同新闸一般。

随着国家信息化技术的发展,渠村大闸也迎来了“升级”。如今渠村大闸建立起了信息化平台,利用信息化工程实现了在线监管、工程安全监测预警预报以及视频监控等多个板块。

一些先进的流量测试系统、雨量监测系统和安全监测系统也安装到了渠村大闸上。

通过信息化监管让渠村大闸的管理和检验更加科学化、精准化,人力也大大得到节省。

当黄河堤坝和渠村大闸出现问题时,这些检测系统也能够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提出警报,这些问题也能够及时的进行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验证渠村大闸是否能够正常使用,相关的管理部门还会通过模拟来评价验收。

通过模拟验收能够提升大闸的管理标准,也能够查缺补漏。我国水利方面的专家还会定期进行实地考察,以确保大闸各项功能的正常运行。

若是我们如今到渠村大闸参观的话能够发现,它不仅仅是一个冷冰冰的大坝,而是被当地制作成了教育基地和旅游景点。

这不仅让我国的人民通过大闸认识到了黄河,还作为“红色旅游”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参观,增加了当地的收入。

总而言之渠村大闸至今为止依然能够正常使用,其46年未能开闸也是一件值得我们高兴的事情。

不过在高兴之余我们还是要注意警惕洪灾,如今的水利工程虽然较为完善,但黄河仍然是“中国的痛苦之河”。

四、黄河洪灾仍然需要警惕

受到气候变化和季节的影响,一些极端天气和秋汛时期黄河依然有可能会引发较为严重的汛情。

而我国如今的防汛抗旱工程体系也依然存在短板,黄河流域的一些地区对于应对洪水灾害的能力仍然较为薄弱,这就需要加强基层应急抢险的救援能力。

从往年的新闻能够看到,我国在2021年黄河经历了罕见的秋汛,九天的时间里发生了三次洪水,黄河下游河段的洪水频频超出预警。

虽然此次洪水最终取得了胜利,也没有对当地人民造成危害,但是也提醒了我们一定要积极做好防洪防汛的准备。

实际上我国对于黄河会有专门的模拟实验,若是发现可能会发生重大洪灾的话也会通过新闻、手机等多种方式对人民进行提醒。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一定要提前关注天气的变化和汛期洪水预警,并且平日里了解避洪的场所,避免洪水对我们的人身安全造成损害。

若是条件允许的话,黄河流域以及洪水频发地区的居民可以在家中准备好应急灯、手电筒、备用电池、多功能折叠刀、备用水、食物以及常用药品等物资。以避免我们自己和家人在洪水发生时可能出现的危险。

结语

渠村大闸的建成体现出了当时人们的智慧,其蕴含的意义如今细细思考更是令人深感浪漫。

这座“亚洲第一大闸”见证了黄河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也坚实的守护了两岸居民46年。

如今这座大闸的文化意义已经更甚实用意义,未来它也会继续坚守在黄河上守护着两岸人民。

如今我国抵抗洪灾的技术和方法已经十分成熟,但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放下警惕,黄河依然是“中国的痛苦之河”,洪灾也依然有可能再次袭来。

我们只有实时做好准备,实时检查堤坝和闸口,才能够让灾难来临之时将损失降低到最小。

那么你认为我国黄河防洪还需要做什么准备呢?欢迎在评论区内进行讨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