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项目建设牵动发展、关乎全局、惠及长远,既要增强发展意识,又要增强机遇意识,更要增强危机意识,要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抓住用好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尽快把新的产业体系建设起来。

一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项目是加快开发建设、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力支撑。经济要想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起来,没有其他捷径可走,必须要集中精力抓好产业项目建设。

只有抓好产业项目建设,才能实现更快的发展速度、更好的发展质量、更大的发展效益。产业项目发展滞后,直接会导致发展动力不足。

山东、江苏、浙江、广东等地的发展实践,证明了只有大上产业项目,增加投资,经济才能上台阶,在全国的位次才能前移,而有些省份位次后移,无不是产业项目推进力度不够。

只有紧紧抓住发展缓慢这个主要矛盾和大项目建设滞后这个矛盾的主要方面,把产业项目作为财富之源、就业之本、发展之基,才能使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支撑更加有力、实力更加雄厚、民生更加改善、成效更加显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项目是深化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中之重是产业结构调整。不论这调整那调整、这转变那转变,如果没有产业项目作支撑,就什么也调不成、什么也转不好。

在上世纪60年代第一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中,日本抓住机遇大上汽车和电子产品、精密机械等高附加值、资本密集型工业项目,一跃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

上世纪80年代第二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中,亚洲“四小龙”积极承接美、日转移出来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上世纪90年代第三次世界性产业结构调整中,美国大上微电子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面的高新技术产业项目,继续保持其经济强国的地位。

由此可以看出,转变发展方式必须有新的产业项目做支撑。要彻底改变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就必须要通过建设新兴产业项目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三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项目是工业反哺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重要战略任务,关键是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构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任何时候都动摇不得。扶持农业、发展农业,不断缩小城乡差距,逐步消除工农差别,必须要用工业化思路谋划农业,走农业产业化、工业化之路。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都要以产业项目为重要载体。

荷兰通过大力推行科技强农项目,成为世界上第二大农业出口国。以色列干旱少雨、资源贫乏,依靠发展科技、设施和创汇农业项目,不仅满足农产品自给,且每年出口创汇,成为欧洲的“冬季厨房”和“菜篮子”。

不论是城镇化建设,还是新农村建设,都必须以产业项目为依托,靠产业项目来集聚,用产业项目来带动。抓好产业项目,能够促进城乡产业调整、产业融合和产业升级,有利于推进城乡产业合理布局;能够拓宽经营领域、促进农民增收,有利于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要充分认识到,产业项目是促进社会分工、保持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保持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在农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没有农业的发展就没有产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小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共同的富裕。

只有通过大力发展农村二、三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区工业化,促进社会分工分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才能让农民真正走向全面小康、实现共同富裕。

纵观人类历史,从早期三次社会大分工,到一、二、三产业向三、二、一产业过渡,以及各产业内部结构不断分化和更加细密的社会化大生产分工,社会分工的演进完全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来推动的,其中产业项目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产业发展起来了,有从事工业的,有从事商业的,有从事科技的,还有从事其他行业的,社会成员在不同产业群体里从事不同的职业,社会化大生产才能顺利实现,社会生产力才有可能大发展。

没有产业的发展和社会的分工,土地就难以规模经营发挥最大效益,多数农民也就不能从土地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行业增收致富,更不可能进入城镇过上城市生活。

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为业者护航,欢迎来到小崔新视角。感谢阅读、关注,欢迎点赞、评论、分享,让我们一起为经济社会发展助力!

解读身边实事 洞察世间百态

@小崔新视角 感谢您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