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目前发病率最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患者表现为认知障碍、语言功能异常、行为异常并影响自主生活能力,损害了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带来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但由于AD的致病机理复杂,个体差异较大,目前仍没有有效的药物和治疗手段。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尽管已有5种FDA批准上市的针对AD治疗的药物,但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近年来,如何针对AD的致病机理设计特异的治疗药物成为研究热点,同时针对Aβ设计的单克隆抗体药物的治疗方法取得较大突破。

Aβ斑块是AD病理过程中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Aβ假说认为Aβ的沉积是导致AD病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减少AD患者大脑中沉积的Aβ或起到治疗AD的作用。单克隆抗体类药物和以往的药物相比有特异性更高、副作用较少等诸多优势,因此如何针对不同的病理设计不同的单克隆抗体药物成为药物研发主要的研究方向。

近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课题组在《科学通报》发表了题为“阿尔茨海默病治疗药物的突破”的评述文章,介绍了AD的主要致病机理,并对目前针对不同致病机理设计的治疗药物的研发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 图1 ),同时对已经上市的Aβ单抗类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比较 。最后,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目前的研发现状、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AD相关药物总结

虽然单克隆抗体类药物表现出了巨大优势,但药物研发中仍面临重重挑战:

01

Aβ单抗类药物虽然取得突破,但该药物仅对AD早期患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会带来脑水肿及脑出血的风险,且该副作用在APOE4患者中比例升高。

02

针对Tau的不同位点设计的单抗类药物均对患者的病理进程没有明显改善,目前仍没有有效的针对Tau病理的药物。

03

针对APOE及神经炎症设计的单抗类药物仍在临床试验中。

因此,进一步推动AD药物的研发和治疗,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

01

AD的致病机理目前仍不清晰。

比如Tau及APOE在AD病人中是如何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尚不明确,在模型小鼠中发现的靶点在AD病人的治疗中并没有较好的疗效。因此针对Tau及APOE的治疗药物仍有很大的开发前景。

02

AD病程长、致病机理复杂。

仅单一的针对某一致病机理进行治疗和改善不能收到较好的疗效,多靶点、系统性的治疗或许会有更好的效果。同时伴随疾病的发生,神经炎症的产生成为加剧疾病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有更多针对不同靶点的有效药物。

03

AD发病隐秘性强。

在AD发病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当出现记忆损伤等初期症状时已经产生较为严重的病理。因此如何在早期进行治疗和干预也需要AD诊断和检测技术的进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刘强教授和张娟老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博士生高心怡为本文的第一作者。该工作受到了基金委、科技部的支持。

  • 转载、投稿请留言

  • | 关注科学通报 | 了解科学前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